這幾天,浙江東亞工程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彥很興奮,他們公司研發的玫瑰金色Low-E(低輻射)玻璃,填補了國內空白。“這是玻璃中的奢侈品,售價是普通Low-E玻璃的5倍。”李東彥透露,目前已有來自新加坡等國的多個投資商向東亞玻璃表達了采購意向。
在今年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的大背景下,東亞玻璃的廠區內一片忙碌。記者了解到,該企業的生產訂單已排到明年。包括綠地集團、保利地產、招商地產、五礦瑞和等國內一線的地產開發商,已成為東亞玻璃的主要采購商。而例如金融城、紫金山等應用東亞玻璃的建筑,不少均是當地的地標。
東亞玻璃有關人士透露,除了政府性投資的公共建筑,隨著對住宅領域市場占有率的提高,東亞玻璃的市場版圖已從之前的以浙江為主拓展到南京、武漢等地,并躋身中國Low-E玻璃行業十強企業。
政策性因素也為東亞玻璃的市場強勢擴張提供了利好。從今年起,安置小區等住宅項目都強制性規定需用Low-E玻璃。作為朝陽產業,Low-E玻璃的應用面將極大地擴張。
現在,東亞玻璃已為此做好了準備。不久前,國家玻璃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東亞玻璃的U值(隔熱系數)低至0.767,透光率達到58.7。該企業技術人員表示,一般Low-E玻璃的U值在1.7左右,東亞玻璃已成為該行業的技術領袖。
“普通的中空玻璃是由兩塊玻璃構成的,而我們研發的夾層Low-E玻璃,已經達到‘三玻兩腔’――由三塊玻璃組合而成,在抗紫外線、隔熱隔冷、透光率上均成為行業的領跑者。”上述人員表示。
憑借這一強大的技術力量,東亞玻璃成為上海寶山萬達廣場的幕墻工程供應商,這也是華東地區應用夾層Low-E玻璃的試點。李東彥表示,實現這一技術突破,是東亞玻璃自主研發的結果,通過改進工藝水平,他們在原生產線上實現了創新。
據了解,東亞玻璃起步于1992年用100塊錢創辦的一個小作坊。2008年,其濱海基地投產。2010年起,通過大刀闊斧的技改,引進優秀團隊,進行市場結構調整,東亞玻璃從早年的一個草根小作坊向現代化公司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