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效益年”活動的重點工作安排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加快結構調整,向結構要效益。一是產業結構:要圍繞現代都市工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大產業,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在明晰企業發展定位基礎上,拓寬發展途徑,優化發展模式。二是企業結構:要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的產業集團治理結構模式,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三是資產結構:要優化資產配置,堅持市場配置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四是資本結構: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進行“有進有退,快進快退”的調整,提高國有資本經營管理效率。五是產品結構:要調整盈利結構,加大產品結構調整,不斷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利潤貢獻率。六是人員結構:要加強三支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整體職工隊伍素質。
二、加強市場開拓力度,向市場要效益。一要精耕細作傳統營銷渠道,探索新型商業推廣模式。二要加強營銷隊伍建設,提升市場拓展的軟實力。三要有效整合營銷與傳播,提高市場促銷與廣告宣傳的精準度與有效性,不斷提升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三、加強研發科技創新,向研發要效益。要以市場需求為輸入,找準研發定位,加大研發投入,探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機制,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不斷提升新產品的利潤貢獻率。
四、提升管理質量,向管理要效益。一要強化投入產出意識,深入開展量本利分析,樹立投入產出理念和資本成本概念。二要加強經濟運行分析,加強與同行業企業對標,利用波士頓矩陣分析等手段,找出管理短板和不足,強化問題意識,用問題倒逼改革創新。三要強化內部控制,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使財務預算與各類業務預算有效銜接,強化預算硬約束,嚴格控制預算外支出。加強現金流管理,統籌規劃生產經營與投融資活動的資金供給,謀求資金的長期動態平衡。加大應收款管理力度,加速資金周轉,減少資金沉淀。四要加強精細化管理,充分利用ERP企業資源管理平臺,梳理企業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系統,精心研究供應模式和生產組織模式等問題,聚焦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明確企業盈利模式,深入挖潛,降本降耗,突出主業,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以“質量效益年”活動為契機,扎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確保2014年各項指標任務的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