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坡共有五大生產基地分別位于經濟活躍的東部長三角、南部珠三角、西部成渝地區、北部京津地區以及中部的湖北片區,同時在深圳、東莞、成都、天津、廊坊、吳江、宜昌、咸寧、四川江油、廣東英德等地建有大型生產或原料基地。集團現總資產超150億元,員工近12000人,在澳洲、香港等地設有二十多個子公司。
節能、光伏兩架馬車成就南玻行業翹楚
2017年前三季度,南玻實現營收77.91億元,同比增長19.45%;實現歸母凈利7.11億元,同比下降0.54%。在這豐碩成績的背后,由集團打造的傳統節能工程玻璃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兩條完善的產業鏈組成的“兩架馬車”立下汗馬功勞。
南玻集團從1996年即開始了節能玻璃的研發與生產,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低輻射節能玻璃制造商。培育、引導中國節能玻璃市場發展,同時參與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與修改。隨著南玻不斷的發展,集團在全國多個大型生產與原料基地的落成,已然形成了完善的傳統玻璃產業鏈。
2017年,南玻超過6成的營收來自平板及工程玻璃。隨著玻璃行業供需關系持續改善,玻璃價格高位運行支撐玻璃板塊業績走高。外加環保成本增加,小企業不復產,部分地方政府限產,導致玻璃供給難有增量,上下游需求暴增,玻璃價格一度以1600元/噸超創歷史新高,作為龍頭企業的南玻,運用差異化銷售策略,工程玻璃銷量一路飄紅。
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南玻的第二駕馬車,功不可沒。2005開始,南玻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產業的號召,大舉進軍太陽能光伏領域,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獲得巨大突破。隨著東莞麻涌綠色能源產業園的建成和宜昌硅材料生產基地的投產,集團打造完成由高純多晶硅材料到硅片、太陽能超白玻璃、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等完整的第二產業鏈支柱。
到2007年,南玻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已進入國內光伏產業陣營。公司現高純多晶硅產量為1萬噸/年,硅片產品產量為2GW/年,電池片產量為0.75GW/年,組件產量為0.15GW/年。同時,目前太陽能產業空間巨大: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GW,同比增長128.3%,在“6.30”搶裝潮之后,上游多晶硅供給緊缺不斷推高產品。在市場向好趨勢下,南玻借助完善的太陽能產業鏈布局勢必成為行業翹楚。
南玻“三號馬車”:智能化、促轉型、擔重任
2018年5G預商用及2020年5G商用的趨勢日趨逼近,5G信號傳遞與外觀差異化,促使手機材料變革,從而手機機殼非金屬化成為大勢所趨。玻璃材料能很好的滿足上述要求,預計到2020年中高端機型出貨量將達到10億部左右,中高端機型手機玻璃市場空間將以近40%年均復合增速發展,參考2017年,全球以玻璃面板生產為主營業務公司總營收超3000億元。玻璃材料變革趨勢、龐大的“產業蛋糕”必將為相關企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南玻緊抓趨勢,順應市場,早做布局,通過鍍膜技術,將玻璃產業延伸至電子玻璃及顯示器件,近年來業務占比不斷上升。先后在河北廊坊、湖北宜昌、廣東清遠建立三個電子玻璃生產基地,從而形成全國性戰略布局,實現從上游超薄玻璃到中游平板顯示及觸摸屏組的產業鏈布局,打造完成集團強有力的“三號馬車”。
為搶占未來觸摸蓋板玻璃高端市場先機,進一步完善玻璃產業鏈,提升整體競爭力,南玻集團在佛岡縣選址成立清遠南玻節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清遠南玻的“高性能鋁硅酸鹽超薄電子玻璃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于2017年5月全面試生產,6月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開發了多種新型高性能鋁硅酸鹽玻璃配方,成功打造出超白/超薄電子玻璃系列新產品。
南玻旗下的這一核心技術,被國內專家一致認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大規格超薄成型、超白色度控制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南玻一款超薄玻璃可見光在92%以上,顏色和LAB值都非常小,顏色透亮、色澤明亮,同時在柔韌性度上,拿到手上可實現和紙一樣的質感,具備良好的抗沖擊強度,不僅能滿足全面屏的裝飾要求,而且能很好滿足對抗沖擊性的要求。
不僅如此,南玻還率先在國內外量產了0.2~0.3mm厚度的浮法高性能鋁硅酸鹽超薄電子玻璃產品,為OLED屏、3D手機蓋板玻璃、5G通訊技術所需的雙玻璃等高端市場應用提供技術支持。目前該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顯示終端中,逐步替代進口產品。
從中興手機V8國內版選擇使用清遠南玻“麒麟王”高鋁玻璃開始,大量知名手機品牌已通過試用、認證。隨著客戶的不斷體驗,國內手機及廠商紛紛對南玻高性能鋁硅酸超薄電子玻璃產品認可點贊。這一核心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升了國內觸摸屏蓋板玻璃的技術水平,打破了國外的市場和價格壟斷,也為南玻智能化轉型升級,長足發展提供無盡的動力。
“三號馬車”攜技術產品閃亮登場,標志著南玻集團產業改革和創新的步伐邁向了新的階段,將進一步推動集團從傳統浮法玻璃向電子玻璃的全面轉型,填補國內高端電子玻璃產品空白,加速拉動南玻集團戰略轉型發展。
南玻集團核心競爭力不僅來源于核心技術,同樣還來自一支勇于進取、銳意創新、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團隊和技術骨干隊伍。集團以走高端產品路線和精品意識為理念,不斷創新運營機制,嚴格控制經營風險,以市場熱度為抓手,供需關系為導向,不斷完成集團轉型升級,永立行業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