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場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現場回應,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對小微企業給予大力的扶持,以往有這方面的政策,從今年開始還要進一步的加大支持力度。程麗華介紹,過去幾年中國減稅的力度還是非常大的,通過實施“營改增”累計減稅2100多億元,過去五年大致減費降稅總額達到3萬多億元。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告訴經濟觀察報,小微企業減稅是中國一直在做的,大企業也不能一概而論地“不減稅”,在企業研發投入等方面及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都需要稅收優惠。
在此之前,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會議還決定,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并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
減稅與稅制改革
減稅是這幾年中國政府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幾年實施了“營改增”改革,全面落實了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賈康表示減稅順應了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實施“減稅讓利”的主要趨向。在建立現代稅制以后,需要我們進一步推進減稅方面的改革和相關工作。
另一方面,中國每年的減稅力度很大,減稅也是政府管理部門在積極回應社會的訴求。在全球化競爭背景下,中國的企業和納稅人反映還是感覺稅負偏重。中國從國務院領導層到有關部門給出明確的減稅信息,是對這種社會訴求的回應;也是在與企業和納稅人的互動中,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改革。稅制顯然是“供給 側”的重要組成部分。
賈康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企業的訴求非常明顯,曹德旺等企業家的建議就是一種表現,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也是一種訴求。
曹德旺表示他從2015年開始就陸續跟國家提意見要降稅,因為在美國做項目調研的時候發現美國的稅負很低。
賈康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是很有力度的,之前在里根時代,減稅政策的改進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效。“客觀上,不能否認美國減稅對中國如何處理好自己的稅制改革形成了一定壓力,但我們完全可以變壓力為動力,做好中國自己的改革開放,推進優化稅制改革”。
中國這幾年的減稅措施讓企業確實享受到了好處。東莞市唯美陶瓷工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建平告訴記者,公司在基建、廣告、運輸、裝修方面投入巨大,受益于“營改增”改革紅利,2017年這四項投入取得增值稅發票,增加可抵扣進項稅金額達952萬元。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2017年至今,東莞市國稅局為38.42萬戶小微企業減免增值稅超過14億元,為12萬戶小微企業減免所得稅9.03億元;東莞市地稅局為超過1.4萬戶次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減免1.1億元。
曹德旺對美國此輪減稅表示贊賞。他說:“稅收服務于經濟。特朗普用最簡單的手段減免所得稅。受益群體當年就到店面消費,消費增加,貨架空了,刺激生產,廠商就會改進設備、增加投資,這就帶動了經濟發展,反過來又刺激個人所得稅的增加,這是循環健康的。因此,如果美國第二任總統還是特朗普的話,估計他還會減稅。”
曹德旺認為,給大企業降低增值稅還不如給小微企業免稅,“征稅是有成本的,而小微企業繳稅也有成本,不如干脆減免中小微企業的稅”。
減稅并不是一件單獨進行的事情,減稅與中國的財稅改革是匹配推進的。賈康認為,中國必須推進稅制的現代化,并以此服務經濟社會的現代化。稅制的改革,不光包括減稅,也包括適當的增稅,在財產稅的概念之下如何通過立法推進房地產稅征收;個人所得稅今年如何改革,如何做到有減有增,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改革繼續推進
中國此輪的財稅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房地產稅與個人所得稅的改革需要持續推進;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預算改革中的地方債務管理需要更加嚴格。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劃分更是未來其他改革的基礎,劃分事權才能定好支出責任,才能劃定財力分配,才好分配稅種收入。
此輪財稅改革是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又一次全面稅制改革。程麗華認為,改革后的財稅制度進一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要求,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要求,適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適應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廣告
程麗華說:“我們將加強總體設計和配套實施,建立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稅收制度體系,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具體來說,一是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堅固稅收調控和籌集財政收入功能,逐步優化稅制結構,深入推進增值稅改革,構建更加公平簡潔的稅收制度,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二是進一步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新開增稅種一律由法律進行規范,將現行由行政法規規范的稅種上升為由法律規范,同時廢止有關稅收條例。
三是積極穩妥推進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考慮稅種屬性,區分稅基流動性特征,合理確定地方稅種,適當下放稅權,逐步培育地方主體稅種,保證地方財力穩定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四是推動建立國際稅收新秩序,繼續拓展和深化全球稅收治理合作,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稅收制度體系,營造全球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促進全球經濟公平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