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3月,北京市城鎮地區供熱面積約11億平方米。
北京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于5月25日召開。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關于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其審議的代表議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王月波等11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制定《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條例》”的議案,主席團交付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審議。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認為,王月波等11位代表提出的立法議案,對推進北京市供熱采暖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將繼續加強與代表的溝通,結合《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條例》立項論證工作,對立法的可行性及主要制度設計作進一步的研究論證,為立法審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亟須通過立法為供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認為,中央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供熱發展建設規劃》,明確創建綠色供熱體系、提升供熱行業韌性、推進綠色清潔供熱、開展城鎮智能供熱、深化供熱體制改革的戰略目標,到2025年基本完成燃油供熱鍋爐的清潔改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占比達到10%左右,全市城鎮地區單位建筑面積供熱能耗比“十三五”末降低10%左右。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亟須通過立法為本市供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升能源安全與韌性水平提供法制保障。
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報告披露,截至2023年3月,北京市城鎮地區供熱面積約11億平方米;農村地區有3565個村、約135萬戶通過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等方式實現清潔取暖。
報告認為,供熱采暖是北京市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市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水平越來越高,對供熱采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地方立法為安全、穩定的供熱服務保駕護航。
制定《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條例》,補充地方立法空白
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認為,制定《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條例》,一方面,是總結固化北京市已有規章和補充地方立法空白的需要。
《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辦法》于2009年頒布實施,對北京市供熱事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規范了供熱市場主體行為,樹立了專業化管理和服務理念,推動了供熱系統資源整合及城鎮多元供熱體系基本形成,這些成熟的規章制度為地方立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政府規章未涵蓋農村地區清潔采暖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供熱項目,需通過立法適度擴大供熱行業服務和管理范圍,進一步將北京市供熱行業引導到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上來。
另一方面,是總結固化北京市供熱管理實踐經驗,提升供熱行業服務水平和精細化管理能力的需要。要總結固化供熱行業接訴即辦機制,進一步發揮“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綜合治理能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完善全鏈條管理機制,立足規劃、設計、建設、監督、驗收、使用和管理的不同階段,明確相關責任主體、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明晰供熱設施更新改造責任,建立高效的生產指揮、運行保障和應急調度體系;建立健全供熱采暖服務管理標準和規范,完善供熱行業服務、運營、節能、安全等綜合評價體系。
報告提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與代表溝通,結合《北京市供熱采暖管理條例》立項論證工作,對現有政府規章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梳理北京市供熱工作中面臨的重點問題,圍繞代表提出的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全面提升供熱行業安全運行管理水平、完善全口徑供熱管理工作機制、規范供熱市場經營秩序和完善全鏈條供熱管理監督評價機制等建議,對立法的可行性及主要制度設計作進一步的研究論證,為立法審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