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2012年第二次華東市場研討會在杭州由杭州建新組織召開,金晶集團、德州晶華、江蘇華爾潤、浙玻、安徽鳳陽等華東地區15家原片生產商參加會議。會議認為目前市場難以樂觀,號召各生產企業限產冷修,調整結構,緩建停建,以維持市場穩定為主。

而從長期來看,縱觀整個玻璃行業的發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社會對環保節能要求的提高,人們對玻璃品質和品種的需求也在向著更高端的方向邁進。對于玻璃生產企業來說,在如此低迷的市場中,尋求自身發展的突破點,合理的進行結構調整也已是迫在眉睫,這也將是為了促進玻璃行業更好更快發展的大勢所趨。

由以上價格走勢圖中可以看出,春節歸來,2月份各地市場普遍意向上調價格以提漲市場減小虧損,但效果差強人意,最終多以漲后復跌而收場,且跌幅均高于前期幾次累積的漲幅。
華東市場現狀
時至3月份,本應該處于下游需求逐漸啟動,市場緩步上行的階段,但目前的浮法原片市場卻延續年前的低迷走勢,跌跌無休。加之近期華東一帶多數地區陰雨連連,各生產商出貨均受到一定影響,庫存節節攀升,普遍處于歷史高位。
下游需求方面,以深加工較為集中的上海市場為例,加工廠的訂單量同比往年下滑30%之多。由于訂單量少,年后開工時間較往年延后半月左右,截至目前開工仍顯不足,開工率僅70%左右。加之對市場的看空心態,加工廠僅維持少量庫存以備用,進貨積極性薄弱。經銷商多持有年前存貨,手中貨源充足,消化緩慢。需求乏力,交投難以活躍,市場仍顯冷清局面。
華東供應面強勁
從供應面來看,目前華東地區魯江浙皖四省共有浮法玻璃生產線73條,其中正常在產生產線58條,日熔量共計35390噸,合計年產能2.58億重量箱;其中處于冷修及停產狀態的生產線15條,日熔量共計5880噸,合計年產能0.43億重量箱。新建浮法生產線以備舊址搬遷使用的情況暫不考慮在內,據卓創資訊初步統計,魯江浙皖地區尚有9條浮法生產線處于在建或者已建成準備點火投產狀態,除一條150噸的超薄電子玻璃生產線以外,其余基本全部都是600噸以上大噸位生產線,日熔量共計5450噸,合計年產能0.40億重量箱。由此來看,供應面依舊強勁。
宏觀需求難給力
全球性經濟不景氣、國內房地產宏觀調控毫不放松之下,無論是建筑玻璃還是汽車玻璃這兩大玻璃應用領域的需求量均有較大幅度減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00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0%。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2年1-2月,汽車產銷290.35萬輛和295.4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93%和5.96%。
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供需嚴重失衡,國內浮法玻璃市場低價競爭激烈,生產企業普遍出現巨額虧損,玻璃行業發展陷入低谷。針對這種情況,本次華東會議呼吁各生產商限產減產,減少自身虧損,促成行業產能平衡,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實施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水平。
市場重壓之下,信義、臺玻、華光等生產商計劃通過生產線改產顏色、超白玻璃,轉型生產超薄電子玻璃,或生產low-e玻璃等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等方式以規避普通白玻巨大的競爭壓力,減小虧損,提高自身競爭力。但短期內此類生產線數量畢竟有限,其能否對原片市場產生鮮明可見的拉動作用仍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