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后國內主要產銷地陰雨天氣不斷、需求遲遲不能啟動,導致廠家庫存壓力累積,玻璃廠庫存量大多達到20天產量的水平,個別企業甚至超過30天。在這種情況下玻璃廠不斷下調出廠價,尤其是3月份之后市場情況進一步惡化,主要產區沙河地區率先降價,隨后湖北地區跟隨下調,到3月下旬沙河地區價格已經從節前的1160元/噸回落至1040元/噸,湖北地區價格從1380元/噸回落至目前的1250元/噸。
不過3月底之后,隨著天氣狀況好轉,下游開工率開始提高,終端需求回暖,廠家出貨情況開始好轉,沙河地區廠家率先開始去庫存化,現在沙河地區玻璃廠庫存已經回落至20天以內。于是在進入4月份之后沙河地區廠家率先上調,目前沙河地區價格已經回升至1070元/噸附近。
隨著現貨價格的企穩,期價逐漸從前期的升水變成平水狀況(1409合約與現貨價格),賣空套保盤壓力減輕。其實從現貨市場季節性規律來看,5月份屬于次淡季,而9月份屬于旺季,9月份價格高出5月份價格150元/噸屬于正常現象,因此在目前9月份期價與現貨平水的狀況下,9月份未來倉單生成將會不經濟,空頭不敢大肆做空9月份合約。
玻璃廠庫存量大除了天氣原因導致下游需求不佳之外,還有很大的原因是房地產行業整體偏弱所致。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95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9.3%,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0.5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1046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1%。
不過進入4月份之后宏觀政策面上釋放出利好消息。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重點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建設鐵路尤其是中西部鐵路;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上限提高和截止期限延長至2016年底。毫無疑問,本輪政策具有短期“穩增長”功能,對城鎮化和西部發展也有長期效應,這將有從中期利多玻璃價格。
2013年玻璃價格跌跌不休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產能大幅增加,供需格局失衡導致。2013年國內新增生產線29條,新增產能1.35億重箱,同比增加14.77%的基礎上。受節能減排、淘汰落后過剩產能的影響,進入2014年以來新增有所減緩,截至3月下旬國內浮法玻璃生產線為320條,較13年新增6條,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本年度后期還將有7條生產線投產。從這點來看,今年玻璃供過于求的狀況還將惡化,這也意味著未來玻璃價格還將承壓。
總體來看,我們傾向于認為隨著需求的季節性好轉,現貨價格的企穩反彈,以及宏觀利好政策出臺,玻璃期價短期將會有所反彈,尤其是處于旺季的1409合約,操作上可以多1409空1405合約。但從中長期來看,玻璃行業的整個供需狀況并沒有得到好轉,未來反彈高度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