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聞社稱,中國去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同比下降2%,為2001年以來首次下降。彭博是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能源需求方面的數據估算得出以上的結論。
位于北京的彭博機構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分析稱,中國煤炭需求在下降,而石油、天然氣和新能源的消費量在增加。
國際能源機構(IEA)也注意到中國能源消費的變化,認為這也是去年全球二氧化碳排量沒有上升的原因之一。
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FatihBirol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在不影響經濟的情況下,全球碳排放下降的情況是空前的。
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初見成效。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降幅比2013年的3.7%擴大1.1個百分點。去年,全國淘汰落后煉鋼產能3110萬噸、水泥8100萬噸、平板玻璃3760萬重量箱,超過2014年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能耗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消費比例提高。中國國家能源局去年底表示,中國2014年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總消費比例為11%,高于前一年的9.8%,煤炭比重下降至64.2%。
中國正在被環境污染問題所困擾,環保題材被也被市場高度關注。
不久前,央視前記者柴靜的一部關于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全國引發關注,甚至引起環保部門官員的關注。一度引發“柴靜概念股”,視頻發布第二天,環保股大漲6%。
兩會期間,中國廣核集團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文件,確定遼寧紅沿河核電廠二期項目5、6號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獲得核準。中國曾在2011年因日本核電站事故而停止審批核電項目,這次核準標志著中國核電項目正式重啟。
根據國家能源規劃的要求,2020年核電裝機要達到5800萬千瓦,比2015年的4000萬千瓦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