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
1.2015年玻璃產量7.39億重箱,同比減少6.81%。絕對產能逐漸增加,實際產量從2013年逐步
下降,2015年開工率最低至69.87%,遠低于往年水平。
2.經過14,15年的去產能,國內產能增速逐漸下降,2015年凈減少4000萬重箱;但剩余生產線都是精兵強將且以民營為主未來退出速度較前兩年放緩。
3.環保設備將增加玻璃成本60元/噸,目前大部分生產線已經增設脫硫脫硝設備,還有部分正在施工,由于資金等問題,進展緩慢。今年唐山園博會對黑色產業影響要大過玻璃企業。
4.2016年有投產計劃的新建生產線12條,產能6060萬重箱;2016年預計冷修復產的生產線10條,恢復年產能3840萬重箱;具備冷修條件的生產線34條,生產能力11770萬重箱。這些待冷修產能關停時間根據具體需求而定。
5.預計2016年玻璃產量6.99億重箱,同比減少5.41%。
6.由于資金鏈問題仍未解決,華爾潤短期復產可能性不大。
需求
1.2015年在房地產銷售回暖推動下,玻璃較其他工業品表現較好,但在地方財政及人民幣貶值預期雙重壓力下,2016年房地產銷售情況難以樂觀;對應14年到15年,新開工面積下降周期預計未來玻璃需求難有好的表現。
2.汽車領域在玻璃消費占比5-8%,城市擁堵及2016年難有更多購車刺激政策推出將制約汽車銷售市場。
3.2015年我國共計出口平板玻璃21240萬平米,同比減少2.00%;今年預計保持穩定。
4.沙河產業集群,截止目前,沙河開發區內共有玻璃生產企業30余家,玻璃加工企業600余家,玻璃深加工產品呈現多樣化的態勢,年產鋼化、中空、Low-E、制鏡、衛浴、彩晶、浮雕等各種深加工玻璃5500萬重量箱,深加工率達到40%,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將沙河本地玻璃深加工率提升到50%以上。未來會對華東華南低端玻璃產業造成沖擊。
5.一帶一路,大規模產能轉移很難實現,因國外質量標準不同。
成本
1月末山東?;?000822,股吧)濰坊堿廠的生產事故前后,北方地區的純堿價格普漲200元左右,在短期內純堿供應緊張。但長遠看燃料下降空間有限,故整體成本下降空間也不會太大。
訂單情況
2015年以來玻璃加工機械設備的銷量大幅度減少。除西南和華中以外其余地區訂單情況較去年相差不大。
資金情況
當前大部分生產企業的現金流要好于去年同期和2014年初。對于上漲的庫存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嘉賓二:上海圣米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斌
西南地區:
1.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
2.在西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玻璃的需求近年得到飛快增臟,導致區域內產能擴張速度很快,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供過于求而導致價格的快速下跌。
3.未來極有可能無法避免出現“自殘”局面來收縮產能,無力向其他地區輸出產能。
4.劣勢:生產成本高(和華中地區企業比)。
5.當前價格可以阻止華中地區玻璃大規模進入(武漢——重慶運輸成本150元)。
華南地區:
1.在中低端深加工業務持續流失的情況下,固守本地建筑玻璃市場和中高端深加工業務
優勢。
2.比較完整的玻璃生產和深加工產業鏈。
3.工藝流程穩定成熟,產品質量水平較高。
劣勢:
生產成本較高、人工成本較高、稅費等成本較高、財務成本高、向其他區域擴張的運輸成本高。
華北地區(沙河):
1.得益于產業集中度高的優勢,繼續發展和推動深加工產業園,加大對自身原片的消耗比例。
2.繼續鞏固和加強成本優勢:供應鏈集成化、信息化。
3.減少對價格戰的依賴,以獲取利潤為導向。
4.增強物流整合提升效率(計劃2016年3月底前開通沙河至天津的定期班列):有益于出口業務。
優勢:直接生產成本低、人工成本低、財務成本低、產業集中度高。
劣勢:產品質量以中低端為主;環保壓力大:重大活動停產或半停產影響大;外銷以汽運為主,成本較高。
華中地區:
在華爾潤破產前,華中地區的戰略形勢不佳,往西南的銷售遇到較大的阻力,往北方向被沙河所阻,往東方向由華爾潤等企業把持而沒有找到突破口,在自身區域需求萎縮中陷入戰略窘境,這很可能是導致15年華中地區銷售價格大幅下跌并一度在7月底跌破成本位。
優勢:
1.人工成本低、財務成本低、直接生產成本低。
2.水路運輸覆蓋面廣成本地(沿長江流域)。
武漢——江蘇地區,運輸費50元,遠低于沙河——江浙滬一帶的汽運成本。
劣勢:產品質量以中低端為主、產業集中度低。
2016年全年形勢判斷:
1.華中與華北(沙河)區域間將很可能維持默契,避免這兩個區域間的價格戰。
2.華中區域戰略形勢好轉,庫存壓力小,沙河地區將繼續維持穩定。
3.上半年價格將較為強勢穩定,大幅降價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4.下半年若華爾潤復產,則價格將會承壓,但不會回到去年7月份的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