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成為此次省兩會人大代表的共同心聲。省人大代表、河北齊心律師事務所主任、邢臺市律師協會會長齊秀敏認為,河北作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制定出臺《河北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在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上下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在“做活、做綠、做新”上做文章、繪藍圖。
齊秀敏認為,人類對感官享受的過度追求,以及不加節制的開發與建設,使現代建筑不僅疏離了人與自然的天然聯系和交流,也給環境和資源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據統計,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在環境總體污染中,與建筑有關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則占人類活動產生垃圾總量的40%。綠色建筑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具有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等特點。它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最為經濟合理,對環境的影響最小。
她建議,我省新建大型民用建筑的規劃、設計、建設,應當采用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機制,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將綠色建筑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鼓勵和支持綠色建筑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示范和推廣,促進綠色建筑技術創新與進步。省和設區的市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實施建筑能耗動態監測。推廣使用綠色建筑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高消耗、高污染的技術、工藝、材料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