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 構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
是責任 也是擔當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戰略部署,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支撐和重要構成,構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建材行業重任在肩,責無旁貸。
“我國建材行業已走到換擋調整的關鍵時期、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主動作為,從體系化角度重構行業生態,推動加快構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謀劃布局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目標、任務,推動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是建材行業主動應對碳中和時代新形勢、新環境、新變化使命擔當的重要體現。”在本次大會上,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閻曉峰首次提出并系統論述了構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的豐富內涵、任務目標和實施路徑,“我們必須從更高層次、更加系統的層面提前做好統籌謀劃,加快構建創新能力更強大、發展模式更綠色、產業結構更合理、產業布局更完整、技術裝備更先進、生產管理更高效、質量品種更優化、服務體系更健全的建材行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引導全行業能夠更充分、更安全、更及時地應對這一全局性的系統性大變革。”
這八個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的鮮明特征,在會上激活一池春水,泛起一片漣漪。
“閻會長作的主旨報告站位很高,不只從建材行業的角度,還從應用場景以及造福人類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構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并明確提出了綠色低碳、創新引領等實施路徑,尊重了發展的客觀規律,非常鼓舞人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對大會主旨報告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這個報告不僅對建材行業的發展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他所從事的土木工程等領域也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導。
“如今,金隅集團新材料、‘雙碳’和數字化轉型三箭齊發,正朝著打造金隅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不斷邁進。”北京金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英武表示,作為建材行業的骨干企業,要堅定不移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建材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打造建材行業的新質生產力,以建材行業的新型工業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添磚加瓦。
“我們現在到了一定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時刻,尤其要加快推進‘六零’工廠的建設。”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軍在接受《中國建材》雜志采訪時表示,海螺集團在“六零”工廠建設上已經開始起步,零外購電、零化石能源、零員工、零一次資源等都在進行布局,今年還設立了產業技術研究院,“我們將會把更大的資金和技術力量投入到這項工作中”。
“建材行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僅是本次行業大會的熱詞,還是行業企業發展的方向,以八個特征為抓手,我們將有的放矢地開展下一步工作。”“這八個特征從八個方面對建材行業企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了什么是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每個特征看似簡單,但都有深刻的內涵,我們回去還要好好琢磨,深入理解,盡快落實。”與會代表反響強烈。
是蓄勢 也是賦能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要聚焦創新引領,為構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提供科技支撐。”閻曉峰在大會主旨報告中強調了科技創新對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主動作為,把引導推進行業科技進步、科技創新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工業領域率先組織開展了全國建材行業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工作,圍繞建材行業節能減污降碳的重大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以及“六零”示范工廠建設、無機非金屬“超級材料”,組織行業內外廣泛力量進行科技研發攻關,調動和發揮了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了科技潛力,形成了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創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科技成果,為行業的下一步發展積蓄能量。
在大會同期舉行的建筑材料行業科技創新大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學者總結行業科技創新成績,并圍繞顛覆性、原創性前沿技術創新,廣泛交流,分享經驗,出謀劃策。
特別是繆昌文、張聯盟、彭壽三位院士關于水泥、陶瓷、玻璃等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報告,從專業角度介紹了如何開展新材料研發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構建提供物質保障,讓與會代表受益匪淺。
“閻會長上午的主旨報告明確了行業發展目標,提出了創新發展方向。”作為2024~2025年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家委員會輪值執行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表示,專家委將站在行業科技發展最前沿,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向“卡脖子”關鍵技術、關鍵產品發起沖鋒,向無機非金屬“超級材料”等無人區進發。
2022~2023年專家委輪值執行主任李葉青在會上全面總結了兩年來專家委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同時他也表示,要深刻理解和運用新的科學研究范式,發揮好大數據、AI等前沿技術在基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我國力爭成為世界建材行業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的策源地。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面向未來最確定的趨勢。“我們要積極擁抱融入利用并應對快速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行業大會期間,閻曉峰對建材行業發展“人工智能AI”寄予厚望。他指出,建材行業的人工智能不能僅限于機器代替人,或者工藝生產線的過程控制,還應該有AI設計、AI研發,以及AI實驗、巡檢、咨詢、物流、監察,甚至還包括AI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分析等。“我們一定要加大力度,利用更高效、更‘聰明’的人工智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構筑發展新優勢。”
獲得“2023年度建材行業十大科技突破領軍企業”稱號的江蘇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阮建華在本次大會上表示,科技創新與突破,關鍵是要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攻關,攻克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技術。隨著5G、AI等應用快速發展,先進封裝技術及材料迎來發展機遇和攻堅克難的良好機會。
特別是繆昌文、張聯盟、彭壽三位院士關于水泥、陶瓷、玻璃等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報告,從專業角度介紹了如何開展新材料研發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構建提供物質保障,讓與會代表受益匪淺。
“閻會長上午的主旨報告明確了行業發展目標,提出了創新發展方向。”作為2024~2025年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家委員會輪值執行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表示,專家委將站在行業科技發展最前沿,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向“卡脖子”關鍵技術、關鍵產品發起沖鋒,向無機非金屬“超級材料”等無人區進發。
2022~2023年專家委輪值執行主任李葉青在會上全面總結了兩年來專家委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同時他也表示,要深刻理解和運用新的科學研究范式,發揮好大數據、AI等前沿技術在基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我國力爭成為世界建材行業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的策源地。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面向未來最確定的趨勢。“我們要積極擁抱融入利用并應對快速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行業大會期間,閻曉峰對建材行業發展“人工智能AI”寄予厚望。他指出,建材行業的人工智能不能僅限于機器代替人,或者工藝生產線的過程控制,還應該有AI設計、AI研發,以及AI實驗、巡檢、咨詢、物流、監察,甚至還包括AI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分析等。“我們一定要加大力度,利用更高效、更‘聰明’的人工智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構筑發展新優勢。”
獲得“2023年度建材行業十大科技突破領軍企業”稱號的江蘇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阮建華在本次大會上表示,科技創新與突破,關鍵是要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攻關,攻克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技術。隨著5G、AI等應用快速發展,先進封裝技術及材料迎來發展機遇和攻堅克難的良好機會。
特別是繆昌文、張聯盟、彭壽三位院士關于水泥、陶瓷、玻璃等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報告,從專業角度介紹了如何開展新材料研發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構建提供物質保障,讓與會代表受益匪淺。
“閻會長上午的主旨報告明確了行業發展目標,提出了創新發展方向。”作為2024~2025年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家委員會輪值執行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表示,專家委將站在行業科技發展最前沿,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向“卡脖子”關鍵技術、關鍵產品發起沖鋒,向無機非金屬“超級材料”等無人區進發。
2022~2023年專家委輪值執行主任李葉青在會上全面總結了兩年來專家委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同時他也表示,要深刻理解和運用新的科學研究范式,發揮好大數據、AI等前沿技術在基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我國力爭成為世界建材行業新理論、新技術、新產品的策源地。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面向未來最確定的趨勢。“我們要積極擁抱融入利用并應對快速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行業大會期間,閻曉峰對建材行業發展“人工智能AI”寄予厚望。他指出,建材行業的人工智能不能僅限于機器代替人,或者工藝生產線的過程控制,還應該有AI設計、AI研發,以及AI實驗、巡檢、咨詢、物流、監察,甚至還包括AI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分析等。“我們一定要加大力度,利用更高效、更‘聰明’的人工智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構筑發展新優勢。”
獲得“2023年度建材行業十大科技突破領軍企業”稱號的江蘇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阮建華在本次大會上表示,科技創新與突破,關鍵是要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攻關,攻克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技術。隨著5G、AI等應用快速發展,先進封裝技術及材料迎來發展機遇和攻堅克難的良好機會。
是聯動 也是共進
自古以來,建筑最講究用“料”,從“就地取材”“秦磚漢瓦”到“鋼鐵水泥”“新型建材”,建材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們對建筑功能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發展。作為上下游產業,建材與建筑的關系始終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促進建設建材領域的緊密協作,對實現建設建材行業的高質量至關重要。
大會邀請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王暉。他在講話中為建筑建材行業的協調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當前,建筑和建材行業的上下游聯動不足,建材生產對建筑應用需求的把握不夠精準,建筑應用對新型建材產品信息的了解不夠充分,建材產品標準和工程建設標準銜接不足,造成建材生產和應用時有脫節。”針對建筑建材行業當前存在的問題,王暉建議,“兩個行業需要加強協同聯動,圍繞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城市更新等重點方向,統籌建材生產、認證與應用,推動形成建材應用需求反饋與互促共進機制,促進建筑和建材行業同步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推進建設、建材領域會員之間、上下游、產學研用的交流與互動,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特別舉辦了一場聚集建設建材企業、協會、高校、科研院所精英翹楚的“建設建材領域交流對接會”。
閻曉峰在致辭中表示,舉辦交流對接活動,就是希望上下游企業能建立長期、穩定、互利的合作關系,互相幫助,互相支撐,構建一個穩定、健康、繁榮的產業鏈,攜手共進,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離不開上下游企業的支持和幫助。今后希望能與更多的建設單位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盡最大努力,為建設單位提供材料支撐和好的服務。”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周育先在出席活動時表示。
第一次參加對接活動的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曲陽激動地說,希望能把鋼鐵情懷和鋼鐵精神,融入水泥行業中,與建材行業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這個交流對接活動辦到了我們心坎上。”一位參加活動的代表告訴《中國建材》雜志記者,出席這次活動的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有著獨特的見解和豐富的資源,為彼此帶來了很多新的思路,也為今后的進一步合作創造了機會。
是看點 也是亮點
“提到‘60’你會想起什么?一小時、達標及格、‘3060’目標,六零工廠……”寬幅屏幕上播放的2024年“六零綠色建材日”的預告片吸引著與會代表的目光,極具沖擊力的畫面、現代感的配樂,讓大家直呼“帶勁兒”。
無論是會前播放的中材國際未來工廠宣傳片、金隅宣傳片,“六零”工廠宣傳片,還是會上配合各種發布活動的視頻短片,這種直觀、全面、立體的表現形式,讓本次行業大會充滿了現代感,讓傳統的建材行業充滿了藝術氣息。
2023年度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行榜、中國建筑材料行業首份ESG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建筑材料工業景氣指數的發布,也以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抓人眼球,讓此次大會得到廣泛關注。
特別是首屆建筑材料工業設計創新活動優秀成果的發布,在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中,讓大家看到了百余年來我國建筑材料工業發生的深刻變化,看到了如何通過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工業設計,讓建筑材料融入了人們的美好生活,看到了建材行業也可以美起來,藝術起來,扮靚城市和鄉村……
指著獲得最佳創新設計成果(產品類)稱號的預制混凝土生態框產品的應用圖片,建華建材(中國)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監金忠良興奮地告訴《中國建材》雜志記者,這是公司生產的以混凝土為主要原料的一種新產品,一般為鏤空或表面帶花紋的結構設計。“這個產品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水泥制品的認知,對于提升水泥制品的形象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參加首屆建筑材料行業工業設計創新活動,是提升建材行業、企業形象的良好契機。”
“從海報到展臺,從會議資料到視頻短片,從內容到形式,我從進會場那一刻就一直在學習。”江蘇省建材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張嵐嶸說,此次大會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參考價值,每一個報告都能帶來啟發。“我一直在拿著手機拍照,一直都不敢走神,生怕錯過精彩的畫面、內容,或者重要的話。”
“我很關注今天在會上首發的建材行業ESG發展研究報告,”來自臺泥的代表說,“臺泥也發布了以‘為生命服務’為主題的2022年度中國大陸可持續發展報告,今后我們將對標‘六零’工廠指引,開展綠色可持續行動,邁向2050凈零碳目標。”
還有幾位代表也紛紛向《中國建材》雜志記者表達了他們的參會感受——
“會上發布2024年建筑材料工業景氣指數為103.0點,回升至景氣區間。建材行業運行環境較2023年將有明顯改觀,行業運行形勢企穩。這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回去要把這個信息傳遞給同事們,讓大家做好準備,明年加油干。”
“這次大會有內容,有內涵,有含金量,有視覺享受,有干貨支撐,不虛此行。明年還要參加,準時赴約,共襄行業盛事。”
“我來自新聞媒體,在這次會上看到了建材行業的嶄新面貌和美好前景,今后還會多多關注并宣傳這個行業的發展。”
“今年參會的人太多了,下午的雙碳創新和科技創新大會也人氣爆棚,我是在后排加的座,看來下回要提前報名了。”
……
從開始前的倒計時,到結束后的幾天,各大媒體、社交平臺、朋友圈……行業大會的相關消息都在持續刷屏,熱度不減,共享“建材時間”。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自2022年起,采用“1+N”的形式舉辦行業大會,已成為聯合會的一大品牌活動,本屆會議更是再次刷新聯合會近年來線下參會人數的紀錄。
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這是一場干貨滿滿的行業盛會,也是一場互促共進的頭腦風暴。成果沉甸甸,未來更可期。正如閻曉峰會長所說:“全行業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未來,更何況未來已來。所以從現在起,要共同努力,全力構建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創造更多更好的建材業績,實現‘宜業尚品、造福人類’的行業發展目標。”
是的,未來已來,我們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