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脫鉤斷鏈損人不利己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
——“維護經濟全球化,促進世界經濟普惠包容發展”系列評論之二
一段時間以來,美部分政客以“去風險化”為名,行“脫鉤斷鏈”之實,四處構建所謂“小院高墻”,近期更是刻意炒作中國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為加征關稅造勢。毫無意外,5月14日美國宣布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美繼續在損人不利己的軌道上越滑越遠,將給全球貿易體系樹立“壞榜樣”、帶來惡劣影響,損害全球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
一、中美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是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歷史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經濟規律看,中美經濟具有較強互補性。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產業、勞動力、資源稟賦等結構不同,這種不同構成中美經濟合作的互補性。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制造業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4成以上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美國擁有強大的原始創新能力和創新生態系統,匯聚了全球各領域的頂尖高端人才,“中國制造+美國創新”“美國技術+中國應用”等模式是不少跨國公司的共同選擇。
從市場規律看,中美產業鏈供應鏈分不開且斷不了。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規模、120多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吸引包括美在內的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報告顯示,約90%的美資企業在華實現盈利,近70%的美資企業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可以說,中美已深度融入各自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強行推動“脫鉤斷鏈”結果必然是自食苦果。
從歷史規律看,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大勢。過去幾十年,人類取得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顯著成果,這是大多數國家堅持和平發展理念、順應經濟全球化歷史潮流的客觀結果,開辟了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人間正道。各國人民追求的,不是“新冷戰”,不是“小圈子”,而是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也是歷史前進的邏輯、時代發展的潮流。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合作始終是中美兩國的最好選擇,兩國應該為實現共贏、多贏凝聚最大共識。
二、美國推行“脫鉤斷鏈”損人不利已
美國大力推行“脫鉤斷鏈”,違背大勢,不僅無助于自身問題解決,而且還會使自身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扭曲資源要素配置。美國濫施關稅等手段,人為扭曲了市場資源配置,大幅增加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不僅難以達到重振制造業的目的,反而削弱了其產業國際競爭力。以芯片產業為例,數據顯示,在美國建造半導體芯片工廠的成本比在中國臺灣地區的要高出四成以上,高昂的成本導致不少制造企業對回流美國心存畏懼。
加重美國居民負擔。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直接助推了美國國內商品漲價,給普通民眾生活帶來了較大壓力。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和許多其他行業團體都公開反對對中國的進口產品征收關稅,稱“關稅每年給服裝、鞋類和旅游產品增加數億美元的成本,對美國低收入消費者的影響尤為嚴重”。美國零售商聯合會也曾發表聲明,敦促美國政府“放棄關稅計劃”。美國消費者非常了解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品質和價格,很多美國汽車媒體記者、博主、車評人參加了近期北京國際車展并進行了試駕,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給與了高度評價。美國政府濫用關稅措施將中國新能源汽車擋在美市場之外,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犧牲本國企業利益。美國以“國家安全”“人權”等為借口,對其他經濟體任意加征關稅,已嚴重損害美國企業利益。美國媒體指出,美企幾乎承擔了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全部成本,關稅成本傷害的是美國企業,傷害的是美國民眾。
破壞世界貿易秩序。過去一段時間美國不斷濫用國家安全例外原則破壞正常的國際貿易,導致貿易問題政治化,嚴重沖擊了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開警告,全球經濟的碎片化導致貿易成本上升,總體經濟產出可能萎縮多達7%。
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近年來,美國大力推動“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策略,試圖將“中國制造”排除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之外,嚴重削弱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挑戰的能力,已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有西方媒體評論指出,“幾乎從任何角度來看,將‘中國制造’排除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之外都是失敗的”。
當今世界,各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有大國的胸懷和擔當。強行推動“脫鉤斷鏈”損人不利己,也將對全球經濟貿易造成嚴重不利影響。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中美作為世界大國有責任共同維護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為各國發展和福祉貢獻應有的力量。(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 金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