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的通知》,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引導民營經濟在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中做大做優做強。在國家政策與技術創新雙重驅動下,中國光伏行業正加速構建"政策-技術-市場"三維聯動發展新格局,以突破性技術革新引領全球能源變革浪潮。
政策筑基: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
國家能源局印發《通知》,通過"三個強化"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新高地:強化"沙戈荒"大基地建設參與度,強化前沿技術應用自主權,強化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發展支持。這項政策與工信部2024年11月出臺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形成政策組合拳,將新建N型電池效率門檻提升至26%,構筑起"技術創新+綠色制造"雙重準入標準。地方層面,陜西、云南等十余省份通過競配加分、專項補貼等政策工具,形成高轉換效率組件(≥24.2%)應用激勵機制,構建起央地協同的政策支撐體系。
技術突破:解鎖光伏效率天花板
在政策引導下,中國光伏企業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經ISFH認證,BC電池效率再次刷新世界紀錄,達到27.81%,距理論極限效率差1.3個百分點。BC電池通過全背交叉電極技術將電池的正負電極全部集成于背面,徹底消除傳統電池正面的柵線遮擋,最大化光吸收面積,實現光伏電池設計的范式轉移,全面提升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實現光學和電學性能的雙重突破,被業界公認為“單結硅太陽能電池的終極形態”。目前,BC產品憑借高效率、高可靠、高顏值等優勢,已快速在各類業態、各種應用場景、各種氣候條件的項目中獲得全球用戶的高度認可。
產業升級:新質生產力實踐樣本
4月27日,由中電聯、TüV萊茵等權威機構聯合發布的《背接觸(BC)電池技術發展白皮書》,標志著中國光伏產業正式進入"效率驅動"新階段。近年來,得益于激光圖形化、濕法工藝優化等諸多重大技術突破,BC電池組件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量產效率顯著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快速提升,為其快速進入大規模量產提供了技術和市場基礎。此次《白皮書》的發布,以權威數據和技術解析,為行業提供了BC產業化的科學指引。國務院國資委原行業協會商會工作局局長張濤指出:"BC技術的突破不僅是效率的躍進,更是中國光伏產業系統創新能力的集中展現。它推動行業價值從規模紅利向技術紅利躍遷,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可復制的中國范式。"
全球視野:中國方案的碳中和實踐
在"沙戈荒"大基地建設中,民營企業通過"技術包+解決方案"創新模式,將BC技術與智能運維、儲能系統深度融合,打造出高效率的示范項目。某BC產品較TOPCon在典型地區測算結果顯示,不同場景可帶來2%~4%單瓦發電增益,其中銀川兵溝某項目地開展性能實證,以塑料樁模擬電線桿/風電塔筒的遮擋影響,在2024年9-10月期間開展測試。結果表明,BC產品抗陰影遮擋特殊設計能夠挽回最高70%功率損失,全時段平均發電增益18%,高輻照時超過30%。
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中國光伏產業正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和模式創新,構建起覆蓋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場景應用的完整創新鏈。這場以BC技術為代表的產業變革,不僅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能級躍升,更在全球碳中和進程中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東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