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鵬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研究員
5月10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兩國隨后宣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在特朗普政府悍然挑起對華關稅戰、遭到中國強力反擊后,中美經貿代表團在關鍵時刻的重要會談將雙邊經貿關系拉回到平等協商的正確軌道,為中美和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心劑”,也為進一步彌合兩國經貿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一、中美經貿關系重啟“正確的相處模式”。聯合聲明中提到,中美都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美國不想和中國在經濟上脫鉤,雙邊貿易符合彼此利益。 三個多月以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施壓、經貿霸凌,不僅沒有讓中國屈服讓步,反而關稅“反噬效應”導致美國自身經濟出現單季度負增長、金融市場巨震、國內外反對聲浪此起彼伏。美國逐步認識到,只有通過平等對話和積極磋商才能夠解決雙邊分歧,緩解美國自身的經濟窘境。而中方始終本著“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堅定立場同美國打交道。事實上,當美國放下身段、收起霸權,與中國相互尊重、積極互動時,才會有富有成效的日內瓦會談。由此,兩國建立了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加強工作層面溝通合作,邁出了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 二、中美關稅爭端實質性降溫。美方同意取消4月8-9日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關稅,并修改對華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90天加征,保留剩余10%),中國也相應取消對美91%的關稅,修改對美反制的34%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90天加征,保留剩余10%)。91%關稅的取消和90天的關稅“休戰”成果來之不易。這一結果,讓緊繃的全球市場“松了一口氣”。它符合兩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期待,也符合中美和世界的共同利益。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稱,在當前全球緊張的局勢下,中美日內瓦會談成果不僅對中美兩國非常重要,而且對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最脆弱的經濟體,也至關重要。 三、正確邁出第一步后,中美兩國更需要相向而行。我們需要清楚地看到,中美達成共識僅是第一步,雙邊經貿關系前景仍存不確定性:第一,關稅“休戰”并非一勞永逸。中美針對彼此的24%關稅仍處于懸而未決狀態,若后續談判不順利,90天后不排除關稅再次提升可能。第二,芬太尼問題的磋商合作還沒有明朗。目前,美國對華累計關稅仍有約50%(包括19.8%的301關稅、20%的芬太尼問題關稅和10%的對等關稅)。如果美方仍以霸道的態度壓迫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合作,中美沒有盡快取得共識,約50%的高昂關稅水平還是會嚴重沖擊中美貿易和兩國產供鏈合作。第三,談判將逐步進入“深水區”。在“簡單”的關稅問題達成初步一致意見后,中美經貿行政團隊在后續的磋商中勢必會談及兩國出口和經濟結構,不同的產業、稅收、匯率和經濟政策等。鑒于兩國發展模式和經濟制度不同,達成共識的難度將增加。中美經貿問題的解決很難一蹴而就,必然是一個長期進程。若美方“耐不住性子”,中美經貿談判出現反復也不無可能。因此,美方應以這次會談為基礎,與中方繼續相向而行,攜手構建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中美經濟關系。 四、會談結果有利于增強企業信心,中國企業應抓住機遇、長遠布局,把產業做大做強。短期看,中美大幅降低關稅增加了全球經濟和兩國貿易的確定性。尤其是,中國對美國堅決的關稅反擊,將美國打回到談判桌,彰顯了中國產業韌性和經濟“底氣”。會談結果有利于恢復中國企業的經濟信心。中長期看,中美經貿互動才拉開序幕,前景仍有不確定性,關稅對中國產業沖擊還在持續。有關中國產業既應充分抓住90天的關稅“窗口期”加速調整、“止血”,還應思考如何運籌好更長期的實力“涵養期”,統籌經濟發展與產業安全,不斷提升企業防風險和做大做強的能力。 美中是世界第一、二經濟大國,合則兩利、斗則雙輸。兩國應以日內瓦會談為契機,推動中美經貿關系不斷取得新的發展,體現大國擔當,為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穩定提供更多公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