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馳而不息鍛造過硬財政作風
財政部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擺在突出位置,從服務黨的工作大局高度推進作風建設,主動對標對表,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筑牢思想基礎,強化責任擔當,嚴格制度約束,不斷涵養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
緊盯作風建設本質要求,持續加強黨性錘煉,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必須在凝心鑄魂、固本培元上下功夫。財政部始終將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不懈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以理論上的堅定保證政治上的堅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證行動上的清醒。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刻領會黨中央持續深入推進作風建設的深遠政治考量,準確把握加強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方法路徑,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優良作風護航財政改革發展。
聚焦作風建設的關鍵,建立“寶塔型”責任體系,推動嚴的要求一貫到底。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牢牢抓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作風建設也必須擰緊責任鏈條。財政部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壓實“一崗雙責”。建立完善“寶塔型”責任制,層層傳導壓力,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知責、擔責、履責,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形成“上下同心”抓作風建設的良好局面。積極運用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重點工作清單,推動黨組織書記和紀委書記履職盡責,做到責任主體到位、責任要求到位、考核問責到位,不斷將作風建設引向深入。
把握作風建設的切入口,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力糾“四風”樹新風。扎實推進學習教育,加強對部內各單位的分類分層指導督促,將嚴的標準、實的要求貫穿學查改全過程。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班、集中研討、講專題黨課等方式,在深學細悟上持續用力,夯實思想基礎。堅持“刀刃向內”查擺問題,通過“回頭看”等方式再對標、再聚焦,做到靶向施治。動真碰硬抓好整改整治,建立工作臺賬,動態跟蹤督促,確保改到位、改到底。注重開門搞教育,部黨組聚焦財政中心任務,確定21個重點調研題目,深入基層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推動破解難題、改進工作。
筑牢作風建設的根本,不斷強化制度約束,推動常態長效、化風成俗。抓作風建設,根本上要靠制度約束,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最終內化為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財政部堅持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全面提升作風建設治理效能。聚焦財政領域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在資金分配、項目評審、監督檢查等方面扎牢織密制度“籠子”,鏟除“四風”滋生土壤。堅持以制度機制固化作風建設成果,制定出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作風建設實施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舉措,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繼承弘揚財政優良傳統作風,堅決落實黨中央關于過緊日子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我們深刻感悟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成效,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中央八項規定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財政部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用“講認真”的態度、“有韌勁”的行動,始終如一推進作風建設,以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奮進新征程。
加快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力推動經濟向新向好
2025年以來,財政部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優良作風推進改革攻堅、事業發展,全力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創造性抓好工作落實,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支持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將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靠前發力抓好政策落地,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有效釋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各項工作能早則早、抓緊抓實,保持足夠力度。財政部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把握時機節奏,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推動政策和資金落快、落準、落穩,用政策效能對沖不利影響、贏得發展主動。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萬億元,保持較大強度,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4月底已全部下達地方。截至6月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29萬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超過90%,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預算已下達6583億元,為地方促發展、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提供必要財力支持。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推動支持4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支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經濟循環進一步暢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擴大內需既關系經濟穩定,也關系經濟安全,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財政部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綜合運用超長期特別國債、政府債券、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工具,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一方面,大力提振消費。上半年先后分兩批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162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合計帶動5大品類商品銷售額超過1.6萬億元。堅持惠民生與促消費相結合,加強養老、醫療保障,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
另一方面,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投資力度,提高投資效益,更好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上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2.16萬億元,進一步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有力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深入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聚集壯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財政部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支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4790億元,同比增長9.1%。優化中央財政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中央本級科技支出進一步向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國家戰略科技任務聚焦。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補政策。支持26個城市開展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選擇35個城市開展第三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全年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2000億元用于支持企業開展設備更新,推動加快轉型升級。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福祉持續增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必斦繄詻Q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推動民生建設在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方面取得新進展。202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安排均接近4.5萬億元,同比增長6.1%和5.9%,衛生健康等支出均保持較高增幅。強化就業優先導向,中央財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4億元,支持地方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延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全國最低標準和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下達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1.1萬億元,穩步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調劑,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大對公共衛生服務和城鄉居民醫保的投入力度,將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700元。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延續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償還政策。
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加快建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財政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改革舉措破解發展難題、釋放發展活力。推動稅收制度改革,關稅、增值稅立法取得積極進展,優化離境退稅政策,出臺實施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研究明確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后稅收制度。
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地方發展產業、涵養稅源的內生動力。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政府投資基金管理體系,提升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水平,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建立健全縣級為主、市級幫扶(兜底)、省級兜底的分級保障責任體系,堅決兜牢基層“三?!钡拙€。在16個中央部門開展零基預算改革試點。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比上年年初預算下降5%,把更多資金用在“刀刃”上。
切實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財政部堅持遠近結合、堵疏并舉、標本兼治,扎實做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工作。深入落實2024年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債務限額政策,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計發行新增置換債券3.8萬億元。各地置換后債務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過2.5個百分點,還本付息壓力大幅減輕,財政空間得到釋放,騰出更多資金用于發展所需、民生所盼。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持續督促地方政府嚴肅財經紀律、強化預算約束,依法合規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對違法違規舉債和虛假化解隱性債務等問題嚴肅查處、公開曝光。完善專項債券資金監管,加強項目資產管理,推動建立償債備付金制度,以規范管理有效防范風險。
上半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其他宏觀政策協同發力,推動我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成為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的動能不斷積累,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
我們深刻感悟到,上半年財政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是抓作風促工作、抓工作強作風良性循環的生動體現。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必須把作風建設具體要求落實到財政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為有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注入強勁動力,為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為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財政保障。
以優良作風更好凝心聚力,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貢獻財政力量
當前,我國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財政部將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于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運用好學習教育成果,發揚嚴和實的優良作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財政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快發行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效應,推動各項政策效能不斷釋放。落實好助企幫扶各項財稅政策,有效改善經濟微觀循環。統籌運用專項資金、稅收優惠、政府采購和政府投資基金等政策工具,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指導督促地方做好隱性債務置換工作,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以促消費為重點支持擴大內需,進一步釋放國內市場潛力。不斷完善支持養老、育幼、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的政策體系。完善免稅店政策,推動免稅商品零售業務健康有序發展。強化財政與金融政策協同聯動,出臺實施重點領域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更好滿足消費需求。持續推進“兩重”項目建設。支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民生保障,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大穩就業政策實施力度,有力實施穩崗返還、稅費減免、就業補貼等政策,強化重點群體就業保障。加大教育發展支持力度,推動教育資源擴優提質。深入實施社保、醫療、優撫等有關補助政策,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抓緊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發放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在“一老一小”方面的服務需求。
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更好釋放財政治理效能。研究制定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的意見,加強預算管理各項制度舉措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增強地方自主財力。研究推進部分品目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下劃地方,優化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加強財政科學管理,不斷提升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水平。深入開展中央部門零基預算改革試點,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預算改革。
新征程奮楫揚帆,強作風實干為要。財政部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久久為功推進作風建設,踔厲奮發、擔當作為,充分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以優良作風和實際行動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