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熱浪滾滾。機械轟鳴下,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的扎魯特旗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于日前開工。該項目計劃安裝200兆瓦風電和350兆瓦光伏,配套建設儲能82.5兆瓦/165兆瓦時,通過“風光互補+生態治理+板下經濟”的立體模式,實現新能源產業融合。建成后,扎魯特旗綜合治理沙地面積達8.2萬畝,年總發電量約12億千瓦時。
從扎魯特旗一路向西,在4400公里之外的新疆喀什麥蓋提縣,陜投集團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陜投喀什麥蓋提縣50萬千瓦光伏治沙發電項目,于5月30日剛剛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進一步助力打造新疆百萬千瓦風光基地。
在祖國遼闊的三北地區,風、光正以柔韌之力創造綠色奇跡。歷經幾代人接續奮斗,從根本上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多地加快建設新能源基地,推動“沙戈荒”(沙漠、戈壁、荒漠)治理邁向風光藍海。
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光伏治沙規劃(2025-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顯示,到2030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2.53億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萬畝。這一新增裝機規模相當于全國光伏總裝機量的40%,將直接推動光伏從“補充能源”一舉躍升為“主力能源”。
光伏治沙頂層設計規劃出爐
我國“沙戈荒”地區蘊含著豐富的資源稟賦,為“十五五”時期光伏治沙提供了廣闊的裝機空間。國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二級巡視員潘紅星表示:“在‘沙戈荒’地區劃定了對生態影響小、光伏電站建設成本低的適建區域19.98萬平方公里,理論裝機近100億千瓦。”
來源:攝圖網
“十五五”時期光伏治沙頂層設計規劃的出爐,為資本市場帶來了短暫利好。華西證券最新研報分析,一方面,在經濟性驅動和政策引導的雙重作用下,光伏裝機需求有望維持高位。另一方面,當前光伏產業鏈核心矛盾在于供給階段性過剩。在此背景下,擁有產品、技術及渠道核心競爭力的頭部企業有望持續擴大市場份額,穩健穿越行業周期。
光伏治沙是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促進防沙治沙和光伏建設融合發展,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舉措,《規劃》為“十五五”時期光伏治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規劃》提出,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的總體思路,明確了三大氣候區和五大重點發展區域。以實驗項目為引領,推進荒漠化防治與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建設,構筑東起內蒙古中部,西至新疆“點、線、面”相結合的光伏治沙長城。
《規劃》要求,在光伏治沙選址、設計、施工、運維等環節,推進防沙治沙與光伏建設融合發展。
當前,推進光伏治沙還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為落實好《規劃》目標和任務,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三部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有關省(區)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編制好荒漠化防治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建設方案,統籌協調本地消納和光伏治沙項目建設。
“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加速
當前,以“沙戈荒”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發展的主陣地。
1月23日,在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介紹了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的最新建設情況。截至2024年底,第一批基地建成9199萬千瓦,投產9079萬千瓦。國家能源局將用好第一批基地建設成果經驗,繼續抓好第二、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昆明生物多樣性大會上宣布“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同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的通知》,在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18個省(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籌安排50個基地項目、裝機9736萬千瓦。
2024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對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進行了專門部署。會議明確提出,推動“三北”工程標志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
“在‘沙戈荒’地區建設大規模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基地,是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與荒漠化治理、生態修復、農牧業發展相融合的有效方案。這不僅推動了綠色能源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還通過生態修復與能源產業融合,為‘沙戈荒’地區創造了綠色經濟增長點。”北京林業大學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教授薛永基分析。
企業紛紛瞄準光伏治沙
剛剛落幕的2025年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簡稱“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有關新能源轉型、光伏出海的討論尤為熱烈。
“沙戈荒”是沙漠、戈壁和荒漠的統稱,其特征是光照強、降水少,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能科技企業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錢晶分享了中國光伏治沙的經驗,吸引諸多外國與會者參與。錢晶表示,光伏陣列如同巨大的沙障,能夠減緩沙暴侵襲。
光伏治沙是一項有效的“沙戈荒”治理路徑。“十四五”規劃以來,中國多次強調加快推進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根據《規劃》,到2030年,中國“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總裝機規模將達4.55億千瓦,相當于20座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
來源:攝圖網
6月13日,由中國華電、華潤集團開發建設的新疆天山北麓戈壁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首批2臺100萬千瓦煤電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志著中國首個“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首批機組投產發電。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八屆(2025)國際太陽能光伏和智慧能源&儲能及電池技術與裝備(上海)大會暨展覽會上,不少廠家展出適合“沙戈荒”的沙漠組件產品,成為今年光伏展的一大看點。
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三的企業——晶澳科技(002459.SZ)攜“漠藍”沙漠光伏、“耀藍”海上光伏及抗冰雹組件等全場景解決方案亮相SNEC光伏展,并發布全球首張“沙戈荒認證”。
專注綠色能源的高新技術企業——海泰新能(835985.BJ),在SNEC光伏展上重點展示了海泰泰合2.0N型沙漠光伏組件,吸引了不少關注。
從“沙戈荒”到“光伏綠洲”,柔性光伏支架正引領立體治沙新模式。據匯耀品尚能源科技總工程師兼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永志介紹,攜手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廣東陽碩綠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匯耀品尚能源科技已經完成烏拉特前旗蘇計沙地200萬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項目、300MW光伏項目等多項目柔性光伏支架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