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8月21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102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這是我國月度全社會用電量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千瓦時大關。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用電量攀升是多輪高溫與經濟增長穩中向好共同作用的結果。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增速領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充換電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用電快速增長,折射出相關產業發展勢頭正旺。
商務部:有信心、有底氣繼續推動外貿穩量提質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8月21日表示,盡管當前全球經貿發展仍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我們有信心、有底氣,繼續推動外貿穩量提質,并與更多貿易伙伴共同應對挑戰,共享發展機遇。
何詠前在商務部當天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國際經貿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復雜背景下,中國外貿保持穩中有進態勢,累計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前7個月實現3.5%的增長,量質齊升,十分不易。
外匯局在16省市開展綠色外債業務試點
記者8月21日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在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四川、寧波、廈門、青島、深圳等16省市開展綠色外債業務試點,鼓勵非金融企業將跨境融資資金用于綠色或低碳轉型項目。
7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保持高位運行
記者8月21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7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為160.10。面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和國內極端天氣等不利影響,指數略有回落,但總體保持高位運行態勢。
總體來看,全國企業信用水平韌性顯現。7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較6月下降2.35點,受新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數量增多等因素影響,監管性分指標降幅明顯,但全國企業信用水平總體仍處于高位震蕩中,企業信用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四部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耳與聽力健康領域應用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中國殘聯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耳與聽力健康工作的指導意見》,旨在加快推進我國各地耳與聽力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耳與聽力健康水平。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方式轉變等,耳聾和聽力損失問題日益成為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之一,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據推算,我國約有2.2億人患有聽力損失,60歲以上人群聽力損失現患率約為45%。
國內多數AI模型訓練使用的中文數據占比已超60%
中文數據在國內AI大模型的訓練性能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數據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多數AI模型訓練使用的中文數據占比已經超過60%,有的模型達到80%。中文高質量數據的開發和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模型性能快速提升。
記者8月21日從中國石化獲悉,江漢油田紅星頁巖氣田在湖北和重慶兩省探明1650.25億立方米頁巖氣儲量,標志著我國首個二疊系大型頁巖氣田正式誕生,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