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閉
  • "掃描二維碼,關注協會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 正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6 瀏覽次數:9198

      (六)發展智能裝備和產品,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加快發展智能新產品。圍繞構建支撐智能硬件產業化發展的技術體系,推動低功耗CPU、高精度傳感器、新型顯示器件、輕量級操作系統等智能產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促進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支持重點領域智能產品、集成開發平臺和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突破以及產品與應用創新。發展智能汽車、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能建材家居等新型智能產品的測試驗證環境、示范運行場景和基礎數據平臺,提升檢測認證公共服務能力。

      做強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加快推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系統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的工程應用和產業化。優先支持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傳統制造業生產設備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

      (七)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提升支撐服務能力

      夯實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基礎。加強傳感器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提升傳感器智能化、微型化和集成化水平。突破工業控制系統中核心芯片、伺服電機、驅動器、現場總線、工業以太網等關鍵器件和技術的發展瓶頸,加快推動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統、工控機系統以及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等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工藝過程控制、特殊控制模塊等核心芯片產業化,推進相關領域嵌入式處理器的研發和規模應用。

      發展核心工業軟硬件。突破虛擬仿真、人機交互、系統自治等關鍵共性技術發展瓶頸,夯實核心驅動控制軟件、實時數據庫、嵌入式系統等產業基礎。提升計算機輔助設計與仿真、制造執行系統、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系統軟件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加強軟件定義和支撐制造業的基礎性作用。支持信息物理系統(CPS)關鍵技術、網絡、平臺、應用環境的兼容適配、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測試驗證,推動工業軟硬件與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互聯網、工業信息安全系統和智能裝備的集成應用。

      提升工業云與大數據服務能力。圍繞智能裝備接入工業云的數據采集、網絡連接和調度管理等重點環節,突破通信協議、數據接口、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提升工業云平臺系統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創新工業云服務內容與模式,推動工業設計模型、數字化模具、產品和裝備維護知識庫等制造資源集聚、開放和共享,鼓勵培育基于工業云的新型生產組織模式。加快基于接口協議開放、數據全面集成、行業應用模型和開發工具共享的工業數據服務平臺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大數據在工業設計、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形成一批工業大數據解決方案,構建以新型工業操作系統和工業APP架構為核心的智能服務生態。

      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提升寬帶網絡能力,積極部署全光網,推進5G規模試驗網建設和試商用進程。以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LTEv6工程為抓手,推動IPv6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中的應用。持續優化互聯網骨干網,實現國內骨干直聯點與交換中心協同發展,擴大內容分發網絡覆蓋范圍,提升內容分發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試驗驗證、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建設、工業互聯網IPv6應用部署、工業互聯網管理支撐平臺等工作。加快推進工業以太網、短距離無線通信、4G/5G等新一代工業互聯網設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防護標準,加強工業互聯網網絡側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逐步完善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圍繞工控安全監管和企業工控安全防護水平提升,健全政策標準體系,研制工控安全審查、分級評估、智能產品關鍵信息安全標準及其驗證平臺。支持國家工業信息安全信息采集報送、在線監測以及測試、評估、驗證等平臺建設,加快形成工業信息安全信息采集、分析、評估和通報工作體系,建立工業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支持研發工業信息系統、產品檢測技術和工具,開展社會化工業信息安全測評服務,提高智能工業產品的漏洞可發現、風險可防范能力,建立工業信息安全技術保障體系。推動企業建立工業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機制。

      四、重點工程

      (一)制造業“雙創”培育工程

      依托重點行業優勢企業,在研發創新、協同制造、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領域開展“雙創”平臺建設及應用推廣。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大型互聯網企業聯合共建資源開放、數據共享、創業孵化、在線測試、創業咨詢等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及個人開發者開展制造領域創新提供普惠服務。推動有條件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產業集聚區結合國家戰略布局和產業發展實際,與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服務資源對接,建設各具特色、虛實結合的眾創空間。建設若干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提供虛擬在線、敏捷高效、按需供給的專業化服務。

      (二)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工程

      選擇有條件的地區、行業、企業,建設多功能、集成化的工業云平臺,開展工業云服務創新應用,培育社會化、共享化、網絡化服務新模式。聚焦能源精細化管理、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等,開展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開放服務平臺等建設及應用,發展大數據智能服務新模式。推動具有行業知名度的大企業開放集采集銷平臺,實現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互聯互通,發展供需精準對接服務。建設行業性和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支持平臺服務向多元化方向延伸,建立和完善工業電子商務運行形勢監測分析體系。組織典型案例和經驗的總結與推廣,大力宣傳各地區、各行業和典型企業在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三)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工程

      研制信息物理系統(CPS)綜合標準體系,并進行行業推廣應用。以提升系統架構設計、系統集成、綜合服務能力為重點,建設信息物理系統(CPS)開發工具、知識庫、組件庫等通用平臺。建設信息物理系統(CPS)測試驗證平臺和綜合驗證實驗床,開展多元異構數據、網絡、平臺的兼容適配、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測試驗證。以船舶、機械、汽車等行業為重點,研制精益研發解決方案,建立研發與制造一體化平臺,推廣虛擬環境中的系統研發設計和驗證服務。聚焦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航空、汽車、船舶、家電等行業,研制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完善企業智能化生產體系。針對裝備、消費品等行業,研制供應鏈協同管控解決方案,為企業構建系統化、柔性化、智能化供應鏈體系提供支撐。

      (四)企業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分行業、分領域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示范,總結提煉貫標成果和經驗,鼓勵和推動各地開展省市級貫標試點示范工作,組織開展各類宣貫和培訓活動,推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由試點推廣向全面普及轉變。推動企業以管理體系貫標為牽引實現管理模式創新和管理現代化水平提升,培育和提升精益管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供應鏈協同、市場快速響應、精準營銷等核心競爭能力。培育壯大貫標評定的市場服務隊伍,推動完成貫標企業開展評定。健全面向互聯網化和智能化發展需求的兩化融合評估體系,依托中國兩化融合服務平臺建設兩化融合大數據平臺,每年推動各省級單位組織轄區內企業開展周期性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與自對標。

      (五)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工程

      圍繞重大裝備和產品智能化需求,搭建技術聯合攻關平臺,支持自動控制和智能感知設備及系統、核心芯片技術、以及新型顯示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扶持安全可控的工業基礎軟硬件、高端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系統、新型工業APP應用平臺、工業互聯網網絡設備、工控安全防護產品發展。支持企業探索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開展工廠內外網絡技術及互聯互通、無線工廠、標識解析、IPv6等方面的應用示范。支持信息技術服務在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等領域的應用。

      (六)工業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圍繞提升智能裝備和產品應用安全水平和智能工廠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支持搭建智能產品及裝備信息安全測評平臺。進一步推動工業防火墻、訪問控制等工業信息安全產品在機械、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的應用推廣,提升工業行業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鼓勵行業組織、科研機構、骨干企業在重點行業聯合開展工業信息安全應急和攻防演練試點,提升工業領域信息系統安全漏洞可發現和風險可防范能力。針對工業領域信息系統的高級可持續威脅,建設工業云、工業大數據信息安全檢測和預警平臺。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實施機制

      建立健全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和第三方咨詢服務機構的兩化融合協同推進機制,加強相關部門在兩化融合發展重大問題、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加強組織領導,統一認識,明確職責分工,制定出臺配套政策措施,落實規劃總體要求、目標和任務。建立兩化融合發展的跟蹤監測、統計分析、績效評估、動態調整和監督考核機制,定期開展規劃實施的評估考核工作,確保規劃得到有效貫徹落實。

      (二)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充分利用科技重大專項、技術改造資金、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專項建設基金等渠道,加大對兩化融合共性技術開發、公共平臺建設、試點示范項目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的支持。完善和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加大對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引導中央企業創新投資基金、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支持成套裝備、高端智能產品、工業軟硬件、工業互聯網等重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并購重組。

      (三)建立健全標準體系

      整合工業、信息技術、通信領域的標準化資源,加快建立適應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標準體系,推動建立跨界融合標準化技術組織。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點突破的原則,面向重點行業和細分領域制定行業應用規范和實施指南。發揮企業在標準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組建重點領域標準推進聯盟,鼓勵制定團體標準,協同推進標準研制。支持骨干企業主導或實質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國際標準話語權。

      (四)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完善激勵創新的股權、期權等風險共擔和收益分享機制,創造有利于兩化融合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圍繞兩化融合急需短缺人才,在重點院校、大型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訓基地。支持高校圍繞兩化融合人才培育設立相關學科,把兩化融合人才培養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等國家人才培養計劃的優先領域。加強中西部地區兩化融合人才培養和引進。推廣企業首席信息官制度,鼓勵企業引入和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信息化與業務部門之間的協同對接能力。

      (五)加強國際合作交流

      圍繞兩化融合相關技術研發、標準研制、人才培養、行業應用等領域,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國際交流合作。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和鼓勵制造企業聯合互聯網、信息通信、金融等領域企業率先“走出去”。支持行業協會、產業聯盟與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共同推廣兩化融合相關產品、技術、標準、服務,推動兩化融合全鏈條“走出去”。

 


[ 政策法規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05037132號-1
電話:010-57159706 傳真:010-88372048 聯系我們:glass@glass.org.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久久综合88熟人妻| 伊人yinren6综合网色狠狠|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91综合久久婷婷久久|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18和谐综合色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香蕉国产综合久久猫咪|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 |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一本久道综合色婷婷五月|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