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核電站泄漏事件之后,國內外對核電的發展都將采取審慎態度,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大大降低核電發展的超預期可能性,發展安全、清潔的光伏能源勢在必行。保守預計,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在23GW,較2010年增長30%~40%。
我國光伏玻璃行業特點
在與光伏技術應用相配套的過程中,光伏玻璃必不可少,隨著光伏能源的發展,我國光伏玻璃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光伏玻璃主要是指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太陽能光熱組件的封裝或蓋板玻璃。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用太陽能玻璃又分為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用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用兩類。前者主要是使用超白壓花玻璃,為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主要形式,而后者主要是使用超白浮法玻璃。
目前,我國光伏玻璃行業呈現出三大特點。
其一,我國光伏玻璃產能規模名列全球第一。隨著近幾年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行業每年以40%~60%的速度增長,我國光伏玻璃市場需求也有了極大增長。我國光伏玻璃生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近3年,我國光伏玻璃的增長率都在50%左右。與此同時,國際光伏產業鏈后端———光伏電池組件的生產向我國加快轉移,為光伏電池組件配套的光伏玻璃就近配套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市場機遇。這種增長還將持續數年。初步統計,截至2011年3月,我國光伏玻璃生產線達到41條,年產能約13560萬m2,但有效產能不超過8000萬m2。有效產能之所以很低,主要原因是幾條熔化量大的生產線是近期剛剛點火,尚處于設備調試和磨合過程,尚未形成有效產能(詳見表1)。
其二,國內重要的平板玻璃生產企業都先后進入太陽能玻璃領域,并構成了我國太陽能玻璃產業的領軍方陣。在2006年以前,我國光伏玻璃的市場主要被國外幾大玻璃巨頭壟斷,并形成了高額的壟斷利潤。近年來,我國太陽能玻璃生產企業不斷創新,打破了國外技術和產品對我國市場的壟斷,從根本上滿足了我國太陽能產業對超白玻璃基片的高品質要求和大規模市場需求,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其三,我國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已成形。光電建筑一體化的玻璃幕墻已成為當今世界建筑業與太陽能利用相結合的發展大趨勢,光電玻璃幕墻正顯示出其投資價值與魅力,同時也給太陽能玻璃的開發、應用及市場帶來了新商機。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將下降17.3%,“十三五”期間將下降16.6%。這給今后光伏玻璃的大規模使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1年市場容量測算
從產量上看,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國,2010年為8GW左右,超過全球總產量的50%。對于未來需求情況,在產量維持全球50%(預計可能由于國內生產成本低的原因會超過50%)、晶硅電池在光伏中占比90%的假設前提下,2011年國內晶硅電池產量將達到10GW。由于每100W電池組件約使用1m2光伏玻璃,2011年國內生產10GW的晶硅電池則需1億m2光伏玻璃。
我國生產的很多光伏玻璃還出口到世界各地。例如,臺玻福建光伏玻璃有限公司出口量較多,每月出口光伏玻璃超過100個貨柜,預計今年11月開始可增至600個貨柜。其他光伏玻璃企業也以各種形式加強外貿工作。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光伏電池生產國,每年約有95%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綜合上述國內外市場因素,據預測,2011年我國光伏玻璃市場容量至少在1.3億㎡以上(其中,國內1億m2,出口3000萬m2)。
市場供給情況分析
國際上,圣戈班、旭硝子、皮爾金頓、PPG等公司是市場的主導者,但由于技術進步及需求量增加,我國進行超白壓延玻璃生產的企業日益增多,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光伏組件廠的需求,部分還用于出口。
目前,我國技術較成熟的廠家有10多家,主要廠商包括浙江福萊特、信義玻璃、深南玻等,其所占市場份額超過一半。
2010年國外光伏行業的高景氣態勢使國內光伏玻璃的需求頗為緊張。在高利潤的刺激下,國內廠商投資熱情高漲。進入2011年,各大廠商基于自身發展需要,均有較大規模的產能擴張計劃。經核實,目前已確定投資的共有17條生產線,新增日熔化量達7.4萬t,折合年產量為14800萬m2。不過這些產能能否在今明兩年內實現還要受很多因素影響(詳見表2)。
TCO玻璃的市場發展
TCO玻璃即透明導電氧化膜鍍膜玻璃,是指在平板玻璃表面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鍍上一層透明的導電氧化物薄膜而形成的,是光伏玻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所形成的光伏電池為薄膜電池,主要包括ITO玻璃、FTO玻璃、AZO玻璃,目前全球市場份額約為22%。光伏TCO玻璃中以FTO玻璃應用最為廣泛。
目前,薄膜技術還面臨著轉換效率低、非晶硅薄膜電池衰降性大、CdTe薄膜電池原材料稀缺等問題。但是薄膜電池因透光性較好,在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等領域的應用方面,尤其是玻璃幕墻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未來隨行業長期發展,薄膜技術能夠擁有一定市場份額。此外,薄膜技術還可以運用于制作各類小型太陽能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過去幾年,薄膜電池量的年增速均保持在100%以上,但其產量仍遠低于晶硅電池。2009年全球薄膜電池產量為1.644GW,占光伏總產量的比例為22%。在國內,薄膜電池占比僅為4%,表明TCO玻璃的需求大部分仍來源于國外。
預計未來幾年全球薄膜電池占比將逐步增至25%,2014年全球薄膜電池產量將達到9.5GW,對應的薄膜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4%。2011年,以全球23GW的裝機容量計算,全球薄膜電池產量將達到5.29GW。以100W薄膜電池對應1.5m2的TCO玻璃計算,2011年全球薄膜電池所需TCO玻璃接近7935萬m2。
可以看出,隨著光伏市場的發展,TCO玻璃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同時在鍍膜玻璃產品中也屬于附加值高的產品。
我國光伏產業政策
2011年1月,在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首次提出了把光伏產業培養成為我國先進的裝備制造產業和新興能源支柱產業。
2011~2012年,在“金太陽”示范工程、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及各地方政府示范項目的驅動下,國內光伏裝機容量未來兩年將保持翻番增長。預計 2011~2012年,國內光伏市場裝機量將分別達800MW和1.8GW,預計2014年我國光伏裝機量將達到5GW左右,年均增速達到80%。目前由于核能發展規劃的調整,也有跡象表明,我國“十二五”規劃可能提高光伏裝機量至10GW。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二氧化硫排放減少8%。同時,綱要明確提出建成太陽能電站5GW以上(鑒于核能規劃的減少,可能調高至10GW以上)。歐盟各國也已協定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要超過20%。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將保持高速增長,從而為光伏玻璃市場帶來廣闊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