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十月,是收獲希望的季節,也是為未來播撒種子做好準備的季節。2012年10月10日和10月12日,第二代中國浮法玻璃技術創新和研發領導小組工作會議、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研發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會議先后在北京和天津舉行。中國玻璃行業與水泥行業的決策層領導及兩個行業的頂級專家、技術研發領軍人物,生產制造領軍企業的領導,設計、裝備、研究院(校、所)的主要領導與專家基本悉數到場。這些中國水泥與玻璃行業的靈魂人物與精英人物都是為了中國水泥和中國玻璃工業發展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決策而來,是為了啟動對中國水泥、中國玻璃工業進步具有戰略意義的系統工程而來。通過這兩個會議,與會代表就推進中國新型干法水泥、中國浮法玻璃技術創新與研發以“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為主旨,著力在提升產品生態技術、低碳與清潔生產技術、節能與廢棄物利用技術”為內涵的創新技術方面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并充分表達了對目標志在必得的信心和積極參與的強烈社會責任感。
兩個會議,一個主題。對新型干法水泥行業而言,那就是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在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之后,以達到引領世界水泥工業發展為目標”,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攻克關鍵技術,將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最新成果運用于水泥綠色制造過程中,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研發與集成當代頂端的水泥工業技術,改造提升水泥產業,開發一套工藝裝備更加先進,技術配置更加合理的具有低碳環保、節能減排及具有協同處置廢棄物特征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術與裝備,使我國水泥工業由追趕時代邁進超越與引領時代。
對浮法玻璃行業而言,就是發起第二代浮法玻璃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既要使中國的浮法玻璃加快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步伐,又要用最短的時間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為引領世界浮法玻璃工業發展作出貢獻;也要為玻璃行業優化存量和加快中國玻璃企業優化結構、增加附加值提供基礎性的支撐;更要把中國浮法玻璃技術帶進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時代。
水泥與玻璃是中國建材行業最重要的兩個產業,這兩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又一次奏響了中國水泥產業和中國玻璃產業創新提升的號角。眾所周知,產業與實業的競爭力就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重大的決策就是意在動員和集中全行業的智慧和力量,通過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提升中國新型干法水泥和中國浮法玻璃在世界同業中的影響力、話語權和美譽度而努力,為增強中國國家競爭力添磚加瓦。
令人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國新型干法水泥工業發展目前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我國浮法玻璃工業也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以水泥為例,從1889年我國第一個水泥廠——“唐山士敏土廠”算起,已有123年時間。1949年,全國水泥產量僅有66萬噸。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人嘔心瀝血的努力,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新型干法水泥產業已站在了世界先進水平線上,中國新型干法水泥的競爭力已成為中國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其標志是,2000年前后基本實現日產2500至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成套裝備國產化,并于2002年開始研發日產10000噸熟料的國產化大型生產線,全球最大規模日產12000噸生產線已于2011年年底在中國投產。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從引進、吸收、創新、提升,已經形成了我國自主的知識產權,從主要工藝、技術、裝備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除了總產量達到了21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58%外,新型干法占總產量的90%,中國擁有萬噸水泥生產線在全球最多,有年產能上億噸規模的水泥企業,生產的集中度不斷增加,前十位的企業產量已經達到6億噸,占全國產量的29%,噸熟料平均熱耗為標煤110公斤,平均粉塵排放濃度小于50毫克。目前,裝備先進的中國水泥廠廠區就是一座座花園,令所有觀者驚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大型的水泥裝備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以EPC和EP為特征的工程總承包已經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建成項目和正在建設的項目達100多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
浮法玻璃行業的業績同樣令人振奮。我國浮法玻璃工業從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的1784萬重量箱增至2011年的7.85億重量箱,增長了44倍。在這三十多年期間,中國浮法玻璃技術水平全面提升,先后成功研發生產出了超薄、超厚、在線陽光膜玻璃,以及自潔、本體著色、微晶、防火、超白太陽能等新品種,并實現了余熱發電、煙氣治理、全氧燃燒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三十多年來,中國水泥工業與中國玻璃工業瞄準世界先進水平,通過引進、吸收、消化、集成、創新,經歷了跟隨——追趕——并行與即將并行開始進入超越或正在超越的歷史階段,目前,中國水泥工業與中國玻璃工業已經具備沖擊引領世界同業發展潮流的底氣和實力。對這兩個行業而言,敢不敢挑戰和能不能挑戰,這是對中國建材工業的一場歷史性考驗。
以喬龍德為會長的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深深地感受到了在中國和平崛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水泥工業和中國玻璃工業的創新提升對提升中國國家競爭力所承擔的歷史使命,認識到必須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審時度勢,把握機遇,視開創中國建材業由追趕變超越引領的新紀元為自己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正是這份沉甸甸的報國心和責任性,使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做出了這樣一個必須付出超人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標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十分重大的戰略決策。
我國水泥行業與玻璃行業目前與世界最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些基礎性的理論、某些關鍵技術有待創新與提升尤其在節能減排技術方面。因此,以水泥為例,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一是采用新的水泥制造技術,生產高質量水泥。水泥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原材料產業,水泥同鋼材、木材、塑料一起同為四大基礎工程材料,以其數量大、用途廣、耐久性強和具備許多不可取代的性能而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是高水平清潔生產技術,通過優化設計和設計創新,采取推廣袋等有效的收塵器、推廣低氮氧化物技術,減排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氣體及防噪音技術等,可高效防治污染物排放。三是高效余熱發電與余熱利用。四是協同處置廢棄物。五是資源綜合利用。六是低碳技術綠色發展。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創新指標涉及初定為礦山開發、生產能耗指標、協同處置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污染物排放、余熱發電、水指標、溫室氣體減排、產品質量等九個方面。
責任是重大的,使命是光榮的。喬龍德會長語重心長地說:“發起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浮法玻璃的研發與創新,這是一個主動的挑戰,也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沒有退路的挑戰,是一場歷史性突破的攻堅戰,肩負著時代賦予我們的三大責任。第一個責任是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通過與國際先進和頂端的技術對標,找出差距的基礎上,使中國新型干法水泥達到當代世界領先水平,使中國浮法玻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且還有超出的余地,即完成研發任務時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第二個責任是通過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研發與創新和第二代浮法玻璃的研發與創新,既要為水泥行業和玻璃行業優化存量提供新的技術支撐,又要為眾多的水泥企業和玻璃企業的節能減排增加品種、優化結構提供基礎性前瞻性的支撐。第三個責任是通過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研發與創新和第二代浮法玻璃的研發與創新,要把中國水泥工業和玻璃工業的技術帶進創新提升超越引領世界水泥工業和玻璃工業發展的行列,這就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攻艱克難是這個系統工程必須經歷的路徑。從技術攻關思路上看,在認真依法解法好保護各方研發的自主知識產權及參與方各自利益的基礎上推進,同時對現有已經開始研發的技術要盡快組織協同作戰,改變當前國內數家研究單位與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單兵獨進的局面,通過集成、合作、提升、創新后,形成中國水泥產業與玻璃產業新的巨大的技術系統優勢,以加快總體研發任務的完成。新的研發創新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目前行業優化存量的問題,也能為中國水泥產業、中國玻璃產業引領世界水泥、玻璃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還要為世界水泥與玻璃產業劃時代、顛覆性新技術的突破積蓄和孕育力量。而全國的水泥與玻璃企業將會在“新二代”技術的惠澤下,不僅能逐漸走出目前的市場困境,更能在新技術的牽引下,顛覆性地改變目前只能承擔生產制造的任務的境地,而是因為具備減排和環保的新功能,尤其是水泥企業在協同處置城市垃圾、工業固體廢棄物、城市污泥等方面的新功能,從而成為我國循環經濟中的排頭兵,并在新型經濟中尋找到新的產業定位,一舉改變目前水泥與玻璃的產業形象。
在指出了這項重大系統工程所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后,喬龍德會長分析了組織這次創新研發的有利條件:第一我國有比較雄厚的研發技術隊伍和企業家隊伍,我們的經濟積累和建設的生產線即實踐是世界上那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我們應該最有條件、最有資格創新世界最新最先進的技術與裝備。第二在過去的發展中,各個水泥院和一些大型水泥企業都分別在水泥的各個部位各個環節各個層面有一些不同的已經相對成熟和正在研發的技術,只要知識產權利益保護機制恰當,集成和組合現有的最先進的技術就是一批財富,只要以行業利益為重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以及有大局意識就有基礎做好這件事情。第三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一些國外先進技術裝備包括節能減排技術等實際正在被企業掌握,所以進一步提升超越他們是有基礎的。第四是我國市場經濟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運行的,社會制度決定了統籌、綜合、集中的優勢超過資本主義制度。我們完全可以用市場化的機制解決產學研聯盟攻克瓶頸,只要我們目標明確,選題正確,分工得當,無論基礎理論的研究與實踐還是一些關鍵技術攻關,還是相關輔件配件的提升,都能有辦法解決。第五是我國有一批熱愛水泥工業的專家學者,他們的事業心責任心非常強,有奉獻的傳統和價值觀,一旦組織起來就是銅墻鐵壁也能攻破。第六我們還有國家和政府部門的支持,我們要專題立重大專項或示范線。有廣大水泥和玻璃企業的支持,集全行業的智慧力量,我們一定能成功。
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數年后,當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與第二代浮法玻璃技術在新的高峰處會合時,人們一定會為今天決策的遠見卓識驕傲與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