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首府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是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八個發展定位”的首要任務,在當今世界性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積極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必然趨勢。光伏發電是資源潛力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代表著世界能源工業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首府抓住發展機遇,利用當地太陽能資源、優質硅礦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產業。隨著中環、晟納吉、神舟、山路等光伏能源企業在呼和浩特的建成,呼和浩特正在向“中國硅都”邁進。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賽罕區金橋開發區的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公司,該公司以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硅、硅片為主。在公司廠房內,記者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生產景象,單晶硅錠被拉成一根根單晶硅棒,硅棒又被切割成厚度只有幾微米的單晶硅片,再經過打磨、高溫冷卻、清洗等一道道復雜的生產工序,以及嚴格的質檢流程,成為合格的成品芯片。據了解,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硅企業。目前,公司與法國道達爾集團控股的美國SunPower公司合作開發吉瓦高效光伏產業應用中心項目,將建設全球領先的C7發電系統的本地化制造、研發、系統裝備、電站模塊組裝的基地,以及通過本地化的制造,降低光伏發電的綜合成本,建設從事太陽能光伏電站業務的開發、建設、運營等,提高電網中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吉瓦級光伏應用中心。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光伏產業已逐漸與現代種植業有效結合。去年,內蒙古山路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如意南區建成了11棟日光溫室太陽能發電示范項目和光伏林業示范項目,裝機容量2兆瓦,滿足了蔬菜、花卉等生產用電。今年4月,內蒙古最大的紫花苜蓿種植基地又在呼市土默特左旗大岱區域服務中心開工建設。這個基地采取光伏產業與苜蓿種植相結合的辦法,在確保苜蓿種植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架設太陽能發電板,實現光伏產業與現代種植業的有效結合。未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光伏產業將會在新的領域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