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是最大的太陽能市場,超過了長期領先的德國。據彭博社數據,2013年中國創紀錄安裝了12GW太陽能電池板,幾乎相當于美國目前運行的電池板總量。
2014年,中國預計新增太陽能發電能力14GW,預計在2015年之前將太陽能發電能力增加到35GW,日本在2011年福島事故后一直尋找核能的替代能源,強勁的中日需求刺激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但目前并不清楚這種需求能持續多長時間。
首先,快速增長的太陽能發電能力也引發了業內對政府補貼的隱憂。
中國政府目前對太陽能發電的購買價是1元/千瓦時,這一豐厚的條件讓投資者的年回報率可能達到10%以上。路透社分析,35GW太陽能發電能力大概需要500億美元的補貼。這對政府財政是個不小的負擔。一些國家如德國已經開始考慮削減可再生能源補貼。
其次,中國太陽能的另一大問題是電網的限制。中國太陽能電站多建設在光照資源豐富的西部,如甘肅、新疆等省份。但是電力需求卻集中在東部和南部。中國的高壓電網和智能電網建設還跟不上西部電站的擴張步伐。
此外,國外市場對中國光伏出口也施加了不少的壓力。美國1月24日又啟動對臺灣和大陸地區的太陽能板反傾銷調查,可能會對中國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盡管如此,近期中國太陽能面板制造商還是紛紛宣布要建設太陽能發電場。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在2013年12月30日宣布要在新疆建一個1GW太陽發電場和配套的太陽能面板工廠。順風光電國際有限公司本月也宣布,未來三年要投資800億人民幣發展10GW太陽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