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會上表示,在2017 年以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造船五大行業不再新增任何產能,同時對在建違規項目逐步清理;環保、能耗、安全等實施更加嚴格的標準,加大違規處罰力度。
點評:政府整治過剩產能行業的決心再次彰顯,未來政府將通過增量控制和存量淘汰并舉的方式控制產能。水泥、玻璃等行業的產能過剩局面有望扭轉,行業供需關系有望進一步改善。
增量控制方面,明確提出嚴禁建設新增項目,潛在新增產能有望得到全面遏制。根據卓創資訊統計截止2014 年1 月份全國水泥行業中新型干法熟料產能16.6 億噸, 在建產能1.45 億噸,擬建產能2.10 億噸,潛在的新增產能占比約20%(其中擬建生產線為企業計劃或當地政府招商項目,絕大多數擬建項目未取得相關批文)。全國浮法玻璃在產產能9.93 億重箱,冷修產能1.07 億重箱,在建生產線產能2.19 億重箱, 潛在新增產能占比約17%。過往地方政府為了解決就業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對沒有相關手續的生產線并未從嚴清理。此次工信部明確要求各地方、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方式核準備案新增產能項目,并不得辦理土地供應、能評、環評、授信等相關業務。我們認為本次政策能夠得到有效落實,2014-15 年兩大行業新增供給將得到有力的遏制,不考慮落后產能淘汰,水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將回歸至85%-90%左右的較好水平(相同口徑計算下,水泥景氣高點 2010 年的產能利用率為87%)。
存量淘汰方面, 政策有意通過環保標準提高和產品結構調整加速落后產能淘汰。 工信部提出在十二五淘汰3.7 億噸水泥產能的基礎上,到2017 年新增淘汰3 億噸落后水泥產能。未來的水泥行業存量產能的淘汰主要通過以兩個方面實現:(1)、環保、能耗、安全執行更加嚴格的標準將加速小產能退出。工信部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將推動過剩產能出清。根據我們測算以及水泥行業內溝通來看,2000t/d 及以下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由于存在不經濟性,可能不會安裝脫硝設備,此部分產能未來存在淘汰的可能。2000t/d 及以下新型干法熟料線以及立窯等產能(合計占總產能的20%左右)有望在未來3-4 年內逐步淘汰。(2)產品結構優化、推動重組等方式將提升產業集中度。國務院2013 年10 月頒布《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推廣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盡快取消32.5 復合水泥產品標準”的產品結構調整方向。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4 年初完成新版GB175《通用硅酸鹽水泥》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取消了復合硅酸鹽水泥(P.C)32.5 等級,預計新標準的審議工作將于今年6 月前完成。供給方面,靜態測算取消P.C32.5 將帶來3.5 億噸水泥產能縮減,縮減比例為13%;需求方面,42.5 高標號對P.C32.5 低標號替代造成水泥短期需求增速僅下降不超過1 個百分點。我們測算2014 年-2016 年,整體新增需求供給差分別為1.18、1.57、2.13 億噸,較P.C32.5 取消之前的0.47、0.36、0.44 億噸, 顯著擴大,利好景氣回升。
我們認為國家對高能耗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忍耐已到極限,未來政策執行可能會比此前更為嚴厲,水泥玻璃過剩產能化解前景樂觀。重點推薦冀東水泥、海螺水泥、華新水泥、江西水泥、巢東股份、南玻A、旗濱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