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及不斷增強的下行壓力,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96868億元,同比增長7%,經濟總體逐步回暖,主要指標企穩向好。7%的增速來之不易,它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成果,體現了我國經濟增長的高質量與高效益。
一是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上半年,我國三次產業的比重分別為6.8︰43.7︰49.5,第三產業較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重工業化的產業結構有 所改善。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6965億元,同比增長8.4%,較上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3.1%、 43.5%和53.4%,第三產業較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分別高出3.48、0.69個百分點。
二是內需結構有序改善。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157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4%。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0%,人均消 費支出同比增長9.1%,均跑贏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約兩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0%,較上年同期增長5.7%,拉動國 內生產總值4.2個百分點。而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下降到35.7%,較上年同期降幅為16.2%,僅拉動國內生產總值2.5個百分點。
三是新的經濟增長凸顯。上半年,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為代表的創新驅動逐漸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推動 我國經濟發展。一批開放、自由、共享、便捷的眾創空間正在形成,創業與創新在政府和市場的推動下得以結合與實現。“互聯網+”與工業、金融、民生等產生化 學反應,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下的創新體系被重塑,創新活力被激發,創新產業被形成。“中國制造2025”有效促進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制造業數字 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
四是“綠色化”程度日益增高。上半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9%,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分別同比下降2%、2%、3%、6%。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行業保持較低增速,高質量、高效益、高清潔的高技術產業實現10.5%的增長。全國 供電煤耗率下降為314克/千瓦時,焦炭、燒堿、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產品產量分別下降3.4%、1.9%、5.3%、4.2%。全國重工業用電量同比 下降0.9%,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電量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與世界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相比,我國7%的增速仍然屬于較快增速,上半年全球超過7%的國家和經濟體屈指可數。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逐年增大,每提高1% 的國內生產總值需要的經濟增量逐年增加,經濟增長的含金量越來越高。下半年,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化調整及轉型升級將持續推進,在諸多經濟指標逐步企穩向好的 背景下,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質優速穩,實現甚至超過我國全年既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大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