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開的建材行業國辦[2016]34號文宣貫動員大會暨2016年形勢分析會上,中國建材聯合會新興產業發展部主任劉建華發表了《目前建材新興產業和綠色建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一文。
劉建華主任指出,從目前行業發展現狀看,建材新興產業發展明顯不足,系統性地推進綠色建材發展工作也才剛剛起步,傳統產業仍占較大比重,而能耗低、低污染、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適應綠色建筑和消費升級要求的建材新興產業所占比重還很小,跟不上形勢的要求,對建材工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也遠遠不夠。主要問題有:
1.有效支撐建材新興產業發展的工作體系還有待建立。推進建材新興產業發展是個較大的系統工程,一個新興產業發展初期需要巨大的科研投入,中期需要政策的強有力支持,后期需要應用領域的開拓。與傳統建材發展的歷程相比,目前建材新興產業獲得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非常有限,包括一些已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電子基板玻璃、碳纖維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但所需投資巨大,高達數億甚至幾十億,若缺少國家扶持和有效的政策支撐,僅僅依靠企業自身投入難以取得快速的發展壯大。同時,一些科技創新成果由于缺乏進一步的投入與研發,難以實現產業化,企業化的科研院所開發的技術,更多地服務于自身現有產業的發展。在科技人才方面,由于建材新興產業的企業大多處于發展起步階段,員工收入待遇不高,難以引進高端人才,制約了建材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在新產品推廣應用方面,由于長期以來行業分割,一些建材新產品研發和生產應用推廣存在脫節,一方面建材新技術的創新與建筑業等用戶行業的新需求聯系不夠緊密,另一方面由于建材新產品的應用設計主導權不在建材行業,出于對應用風險的顧慮,影響了建材新產品的推廣應用。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同程度上阻礙了建材新興產業的發展。
2.形成一定規模的建材新興產業還很少。我國建材工業共有30個分行業,2000多個分類產品,各個分行業都程度不同地包含有一些新興產業。建材新興產業應具備以下主要特征或特點:一是技術在國際國內領先并已基本成熟,代表了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二是產品高端、質量優良、功能穩定,具有良好的發展和市場前景;三是資源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低碳綠色并能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四是能帶動相關產業、相關領域的興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的產業。按照中國建材聯合會制定的《中國建筑材料工業新興產業發展綱要》,提出高性能復合材料新興產業、新型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非金屬礦及制品業新興產業、建材節能環保新興產業、新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型多功能節能環保墻體材料及與其配套的綠色裝飾裝修材料產業和傳統建材提升功能延伸至其他領域的七大方面作為建材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體和發展的主導產業,這些涉及了建材行業的方方面面。
回顧近年來建材新興產業的發展,形成一定規模的只有風力發電葉片、電子基板玻璃等為數不多的幾種產品,風力發電葉片也只形成了1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還出現了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要使建材新興產業盡快支撐起建材工業發展的半壁江山,必須從市場需要出發,結合裝配式建筑、汽車輕量化、材料功能化等發展要求,以及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優先選擇技術相對成熟、市場需求大的產品為重點,形成幾個甚至幾十個建材新興產業的主導產品。
3.綠色建材的評價標識和推廣應用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快推進。去年8月,工信部和住建部發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明確了推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的總體要求和行動目標。但截止目前,依據《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制定了評價技術導則的只有砌體材料、保溫材料、預拌混凝土、建筑節能玻璃、陶瓷磚、衛生陶瓷和預拌砂漿等七種產品,而真正從全國層面組織開展試評價的產品也只有兩三種。經各方努力,前幾天剛剛向社會公布了第一批經過評價達標的38個混凝土攪拌站和7個預拌砂漿企業的綠色建材產品,用戶還不能從市場上采購到其他獲得綠色建材標識的綠色建材產品。這與我們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滿足綠色建筑需求的任務,顯得明顯滯后,必須在確保有序推進、科學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綠色建材的評價標識和推廣應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