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至24日,鄭商所組織了“玻璃現貨東北、華北調研考察”活動,分別參觀并座談了甲、乙、丙和丁四家規模不等的玻璃生產企業。考察發現,當前接受調研的玻璃生產企業心態好,預期樂觀,利潤較好,訂單都維持在1-2個月后,中下游庫存低,全年基本不愁銷路,手中也不缺錢,資金壓力大為緩解,整個產業鏈比較平穩,因而玻璃生產企業聯動,盡量努力挺價,不會主動降價,維持或營造良好的發展態勢,未來有效銷售時間窗口1個月左右,這一期間玻璃現貨價格總體上“易漲難跌”,至少估計要到11月-12月供需格局才有可能變化。
玻璃庫存快速下滑 總體庫存水平較低
從考察的四家玻璃生產企業倉庫來看,近幾個月庫存快速下滑,有的企業甚至零庫存,市場出現階段性供不應求。
此外,筆者認為,與華北地區企業倉庫中的玻璃庫存相比,東北地區庫存相對較低。一方面,在東北寒冷季來臨之前,各項工程加緊收尾,玻璃需求激增導致出庫提前,加上過去幾年冬儲效應不佳導致生產企業積極出貨。另一方面,運輸新政對華北地區的負面影響比東北地區更大,由于運費大增導致華北地區的玻璃流向東北地區更加艱難,除非玻璃區域間的價差水平明顯超過運輸成本。
由于前幾年玻璃市場低迷,導致玻璃加工廠、經銷商基本無庫存,庫存主要集中在玻璃生產企業,這也是今年玻璃現貨價格非常抗跌,強勁上漲的原因之一。即便如此,當同行中的玻璃貿易或加工企業被問到愿不愿意增加庫存或囤貨,幾乎一致表示不愿意,尤其是中小經銷商。東北地區尤其如此,依然不看好今年的“冬儲效應”,反而華北地區對冬儲效應略微比往年看好。
綜合成本上漲 運輸新政影響較大
從9月21日起,《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治超新政正式施行。新規中對超限超載的認定標準進行了調整,6軸車車貨總重由55噸變為49噸;新規明確交通、公安部門將實現常態化聯合執法,對超限超載運輸車輛將嚴格實施“一超四罰”。交管運輸部門將2016年9月21日至2017年7月31日,在全國范圍內重點開展三個“專項行動”,即開展為期一年的整治貨車非法改裝專項行動和整治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專項行動,開展為期兩年的車輛運輸車聯合執法行動。
這一輪運輸新政對中國玻璃行業的影響不可低估。從調研結果來看,除了乙企業擁有自己的運輸車隊之外,其他玻璃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均表示,近期實施的公路運輸新政對其企業有比較大的負面影響,預計2017年玻璃運費成本上漲60-100元/噸。據介紹,政策公布后的短期內當地運輸公司運費成本整體上漲30%左右,某家企業的玻璃運到北京運費成本上調15元/噸,運到秦皇島運費成本上調10元/噸,進而導致玻璃出庫放緩,玻璃庫存有所增加。
替代效應顯現 其他要點值得關注
今年以來,玻璃市場發生明顯的“替代效應”,未來可能會愈發突出,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首先是出口帶來的沖擊。由于今年以來國內玻璃現貨價格漲幅較大,而出口價格漲幅較小,導致內外貿價差進一步擴大,未來可能在兩種選擇之間做平衡。其一,生產企業適當減少出口,增加國內供應。其二,與出口商或海外客戶協商,未來出口玻璃漲價。
其次是顏色玻璃對普通白玻的替代。由于國內顏色玻璃價格波動較小,而普通白玻價格大漲,曾經一度出現色玻與白玻價格倒掛(通常色玻價格高于白玻),導致顏色玻璃庫存高,約40萬重量箱,白玻庫存低,約10萬重量箱。由此導致玻璃生產企業可能調整玻璃品種,減少顏色玻璃產量,增加白玻產量。此外,LOW-E玻璃也面臨類似問題,其價格上漲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