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政策層面上多次強調應降低平板玻璃行業的整體產能,但效果似乎欠佳。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我國平板玻璃年內產量已達7.11億重量箱,同比增長4.9%,達到歷史同期次高水平,僅次于2014年。預計2016年平板玻璃產量7.7億重量箱,增速維持在4%左右,隨著玻璃價格上漲,玻璃生產線新點火及復產增加,預計2017年平板玻璃產量增幅在3%-5%左右,或將達8億重量箱。
早在2009年,平板玻璃已被國務院列為六大產能過剩行業之一,成為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目標,但效果不佳,玻璃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跌和環保成本增加,企業發展艱難。
同為建材工業,水泥與平板玻璃作為產能過剩的行業常被一同提及,兩者去產能的邏輯也基本一致。但平板玻璃去產能的速度要慢于水泥行業,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主要是兩大因素導致。首先,平板玻璃的行業集中度較弱,產能規模個體化,同時市場化程度很高,以民營企業為主此外,玻璃在建材行業尚屬于可替代品,整體容量有限,需要企業進行市場布局。但目前的現狀是很多玻璃企業管理者素質不夠,前瞻性考慮不足,難以與國家發展戰略結合,例如一帶一路沿線,以及政府鼓勵的將生產活動向西部轉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