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060”國家戰略的實施,建筑節能領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針對既有建筑的節能,光伏發電很可能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開年以來,我接觸的兩個既有建筑幕墻改造項目,一是國家電投辦公樓的玻璃幕墻改造,二是京能集團國際大廈的玻璃幕墻改造,改造方案都是采用光伏幕墻替代傳統玻璃幕墻。
這兩個項目都屬于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光電建筑越來越被城市公共建筑所接納。
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在此前的一次會議上,我曾對未來建筑光伏的發展趨勢有兩個基本判斷:一是將從農村向城市轉移,二是將從附加式向一體化轉移。
雖已時隔五年,但這一判斷終是正在逐一應驗。
光電建筑為什么會是這樣一個走向呢?我認為有如下理由:
其一,正如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提出的“中國能源互聯網”概念,這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
什么是能源互聯網呢?如果用計算機互聯網做類比,沒有終端電腦的普及,就沒有計算機互聯網。同理,沒有分布式發電電源的普及,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能源互聯網。在能源互聯網上的每一個光伏站點,既是清潔電能的輸出點,也是清潔電能的消納點。而一棟棟具有發電能力的光電建筑,正是能源互聯網最具典型意義的連接站點。
其二,在光伏補貼的政策紅利完結之后,市場效應日益凸顯。在電力市場中,用電需求量和用電價格是最重要的要素,其價值規律是,用電量越大的地方,電價越高;用電量越集中的時段,電價越高。
而除了工廠之外,公共建筑是用電量大、電價高,辦公建筑也是人多用電量大,商業建筑則是每天超過10小時的照明用電,酒店等建筑的供暖制冷空調經常日夜開啟,交通樞紐建筑的滾動式電梯、無人乘坐時也在運行。由此可見,這些城市中的公共建筑才是光伏自發自用、及時消納的理想之地。
其三,太陽能的能量密度低,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不算太高,因此光伏組件需要有較大的鋪設場地。城市中的公共建筑多是高層或超高層建筑,屋頂上有電梯間、通風和制冷設備、通訊設施,或是花園、泳池等,不利于大面積鋪設光伏組件。但其立面面積很大,是光伏幕墻、光伏裝飾墻、光伏遮陽應用的巨大空間。
其四,中國有個顯著的特點是人口眾多,人多建筑就多。數據顯示,我國既有建筑面積已經超過600億平方米了,而且不同時期的建筑節能水平也不同,隨著建筑節能標準的不斷提高,也意味著不達標的建筑會越來越多。因此,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任務十分艱巨。
目前來看,近零能耗建筑或零能耗建筑,無疑是建筑節能的最好解決方案,也就是采用被動式技術,先讓建筑達到超低能耗,再采用可再生能源去實現能量的平衡。而光伏發電,正是其中可再生能源的最佳選擇。
由此可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在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中,光伏發電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