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能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近年來,能源行業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綠色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一是從能源結構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為供給增量主體。2023年新增能源生產總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40%,能源生產供應體系加速低碳化發展。二是從產業體系看,綠色低碳技術加快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我國新能源發電技術處在世界第一梯隊,為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能源產業鏈綠色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三是從終端用能看,多元化供給消費體系加快形成。全面供應國六B標準車用汽油,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6%,全國建成充電基礎設施約860萬臺,達到2020年的5倍以上,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十四五”每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能源轉型進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能源需求超預期增長加大轉型壓力。“十四五”前3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8倍,相當于每年新增一個英國的能源消費量,預計今后一個時期仍將維持剛性增長,統籌能源安全保障和低碳轉型的難度加大。二是消費側節能降碳亟待加強。我國能耗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占比高達75%,“十四五”單位GDP能耗降低指標進展滯后于預期。后續電能替代潛力逐漸收窄,終端用能清潔替代難度加大。三是重大項目建設面臨諸多資源要素制約。集中連片新能源發展用地、用海空間不足,水電、核電、輸電通道等工程建設與生態敏感區協調難度大,新型儲能、光熱發電等價格機制尚未健全,能源轉型政策合力亟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