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印度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Waaree Energies宣布,其位于古吉拉特邦Chikhli的1.4GW單晶PERC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標志著其總規劃5.4GW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廠第一階段落地,這也是印度最大的光伏電池產線。
據了解,Waaree Energies的5.4GW工廠規劃分為兩階段:當前投產的1.4GW單晶PERC電池產線,以及后續規劃的4GW高效TOPCon電池產線。與此同時,Tata Power在泰米爾納德邦啟用了4.3GW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廠,同樣聚焦PERC和TOPCon技術,并計劃通過自有項目消化產能以增強供應鏈穩定性。全球第三裝機大國截至2024年,印度的光伏市場容量已達到97.9GW,在全球光伏市場中排名第三,僅次于中國和美國,并預計在2025-2034年間以13.1%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印度光伏產業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政策端的強力推動。自2010年“國家太陽能計劃(JNNSM)”實施以來,印度通過“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和進口關稅壁壘,倒逼本土制造能力提升。為降低本土制造成本并刺激出口,2025年2月,印度財長進一步提議??下調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關稅。印度計劃到2030年實現光伏累計裝機280GW,平均每年新增30GW。市場需求的激增為制造端提供了直接動力。印度的野心印度計劃到2026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光伏制造國,這一目標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提供32億美元的激勵措施,以推動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印度擁有多個領先的光伏制造商,包括Tata Power Solar、Waaree Energies、Vikram Solar、Adani Solar等。其中,Waaree Energies的產能已達到12GW,而Adani Solar正在擴展其產能至10GW。
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24年,印度太陽能組件產能已經達到63GW,但電池產能不足10GW,存在顯著的產業鏈缺口。而Waaree與Tata的產能擴張,將推動印度電池產能向2027年55GW的目標邁進,逐步實現從“組件組裝”向“核心技術自主”的轉型。難點何在?過去十年,印度光伏產業實現了快速增長,從2014年的2GW增長到2024年的超60GW,盡管產能擴張迅猛,印度光伏產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是技術依賴與研發投入不足,印度PERC和TOPCon的核心設備PECVD、LPCVD等仍依賴進口,本土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普遍低于2%,與中、歐企業存在差距。再者多晶硅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2024年全球硅料價格波動曾導致印度組件廠產能利用率降至60%以下。憑借低成本勞動力、政策保護和大規模內需市場,印度有望成為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光伏制造中心。然而除了上游受制于中國多晶硅和歐洲設備供應商之外,下游仍需與東南亞的低關稅出口基地競爭。顯而易見印度光伏制造本土化目標相距甚遠。而相較組件,印度對光伏電池設置了更寬松的貿易壁壘,ALMM 的覆蓋領域2026年6月才從組件擴展至電池,多晶硅更是提之未提,為本土產能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