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廣勇看來,建設制造業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既需要科技進步與創新,也離不開大批技能人才及在職技能工人能力的持續提升。因此,拓寬其能力提升渠道,對工人、企業與社會均意義重大。
然而,當前我國在這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有的企業雖然意識到員工培訓的重要性,但內部培訓資源有限,無法滿足需求;有的企業受限于企業性質、規模等,培訓方式單調,課件內容和教具缺乏系統性,致使培訓效果欠佳;還有企業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忽略了人才隊伍建設。
另一方面,社會上存在豐富的職業培訓機構和在線學習平臺,企業和員工對這些資源的了解和利用程度較低。培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也使企業難以篩選出真正適合自己員工和業務需求的機構。同時,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主要面向在校生,對于在職技能工人的繼續教育支持不夠。
針對這些問題,溫廣勇提出了解決思路。首先,企業要強化自身培訓主體責任,政府監督其依規提取經費、建立機構,小企業可借助社會資源,有條件的企業要完善調研機制、更新內容,保障職工年度再教育時長,并開展交流比武活動。其次,教育主管部門要推動職校與企業深度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職校靈活設置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貼合企業實際需求開展培訓。最后,政府及行業協會應積極作為,建立篩選機制與網培平臺,免費開放課程,鼓勵職校及機構上傳課程,讓企業和職工受益,提升培訓的便利性與廣泛性。
身為玻纖行業從業者,為實現所處行業職業教育與在職培訓的銜接,溫廣勇建議,針對玻璃纖維制造企業的員工,職業院校可以開發玻璃纖維制造工藝的課程,將企業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融入課程中。同樣也可以將輔助的自動控制、鉗工等通用工種的內容編入課程,最終實現校企之間的精準對接。
安全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要素。職業院校作為輸送應用型人才的陣地,其畢業生安全知識儲備關乎企業安全生產。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安全生產教育體系,開設相關課程,能讓學生掌握安全知識與技能,增強保護意識與擔當,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職業院校課程體系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安全知識 “短板”,再加上企業入職安全培訓的標準和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大量技術能力尚顯不足且安全知識匱乏的青年員工步入工作崗位,這無疑成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的潛在隱患。
對此,溫廣勇給出了多方面建議。一是強化統籌領導,推動多部門協同聯動。在職業院校開設安全生產知識課程,需要國家層面自上而下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多部門協同作戰。二是聚焦資源建設,打造系統培訓教材。由應急管理部門牽頭,聯合教育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相關企業,共同編寫一套全面系統、針對性強的安全生產課程設計和教材資源。三是創新培訓模式,促進校企深度融合。安全培訓課程應突破傳統課堂授課的局限,積極創新授課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是健全師資隊伍,完善正規培訓體系。職業院校應根據安全生產課程的教學需求,合理配置安全教學資源,明確教師的資質標準和能力要求。
溫廣勇表示,將立足建材行業轉型升級需求,持續為職業教育體系優化發聲,以技能型人才培養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