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擰螺絲、擦玻璃的機器人,能用手輕易彎曲、撕開的鋼材,像“開了天眼”的遙感探測衛星星座……日前,第二十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博會”)在廣州召開,吸引了超2000家國內外企業攜尖端產品亮相。一批中小企業以“高精尖”硬核技術各顯“神通”,勾勒出“中國智造”的創新脈絡。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走出一條“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數據顯示,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46萬家,今年前5個月,我國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2.8%,高于全國企業平均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在中博會開幕式上提出三點倡議:加力優化中小企業公平競爭環境、著力強化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合力深化中小企業務實交流合作,為推動中小企業更好發展指明方向,助力其在創新賽道上持續突破。
用手能輕易彎曲、撕開的鋼材
練就獨門絕技:“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鋼材用手就能輕易撕開?記者在中博會的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展位前看到,一款名為“寬幅超薄不銹鋼精密鋼帶”(手撕鋼)的鋼材,厚度僅為紙張的1/6,卻能經受住30萬次以上的彎折考驗。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鋼材既柔韌又輕薄,是生產高端電子產品的重要原材料。
把“百煉鋼”做成“繞指柔”,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把技術做精做優,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還解決了我國在超導和柔性顯示屏材料方面的難題,為柔性顯示屏幕生產所需的關鍵模具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保障。
在艾感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搭載著其自研的仿生嗅覺芯片的機器狗在靈活地奔跑、跳躍。一旁,一塊僅3毫米見方的仿生嗅覺芯片引來不少采購商圍觀。“我們在這么小的芯片內集成了4種氣體傳感器功能,它能夠檢測甲烷、酒精、硫化氫和氫氣等多種氣體。”該公司銷售主管王振宇說道。
仿生嗅覺芯片氣體傳感器微觀結構
“芯片采用三維多孔納米結構,形似蜂窩,每個孔洞直徑約為200納米至300納米,并需將敏感材料精準地附著在極小的孔壁上,工藝難度極高,體現了全流程半導體制造的技術水平。”王振宇透露,公司2021年開始量產,去年新建的產線年產能已達3000萬顆芯片。
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是工業機器人的頭部企業,其產品線覆蓋從3公斤到500公斤的機器人,臂展最長可達3.1米……“我們的控制系統完全自主開發,只有從硬件到底層算法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該公司負責人張健健表示,華數專攻工業機器人領域,今年,盡管制造業企業普遍面臨盈利難題,但佛山華數依然實現了營收超30%以上的增長,展現了強大的市場適應能力。
近年來,我國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以“縫隙市場”為突破口,把“小市場”做成“大生意”。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中小企業運行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高于大型企業3.9個百分點,在31個制造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保持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營業收入32.6萬億元,利潤保持增長。
“破壁”新興市場:從“單兵作戰”到“抱團出海”
當核心技術和場景落地不斷取得突破,中小企業的目光正投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中小企業出口指數為50.7%,連續14個月處于擴張區間,中小企業整體出口勢頭強勁。
中博會上,一款超大號“擦玻璃機器人”吸引了記者和一眾客商的目光。廣東凌度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葉智鵬告訴記者,這款高空清潔機器人單機日均清洗面積達1500平方米以上,清洗效率是人工的3倍。一棟30層的高樓,人工清洗和這款機器人用水比例是20∶1。
凌度智能“擦玻璃機器人”吸引觀眾駐足
“目前公司六成銷售額來自海外,賣得最多是阿聯酋、巴林、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葉智鵬說,“這些地區風沙大,墻面容易臟,且水資源匱乏,因此我們擦窗機器人的‘實時水循環過濾’這一功能很受歡迎。”
記者了解到,“抱團出海”成為越來越多中小企業“出海”的主流打法。從事自動化和精密工具生產制造的艾而特(寧波)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他們正跟隨上下游客戶一同開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歐美同款智能螺絲刀價格高達2萬—3萬美元,而公司同類型產品可以把價格控制在1萬元,且擰緊算法更具優勢,未來這類產品會越來越搶手!”該工作人員自豪地說。
“出海拓展雖然成為廣大中小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開辟廣闊市場空間的關鍵路徑,但這一過程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文化與法律差異、品牌影響力不足、國際化人才短缺、海外產業配套服務欠缺以及融資渠道有限等。”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樊穎暉表示。
記者了解到,為匯集各方力量幫助中小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暢通信息渠道、提升風險防控能力,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搭建的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上新了“出海服務”板塊,設置了“找商機”“找活動”“找信息”“找園區”“找機構”五大功能模塊,全方位滿足中小企業出海需求。
山東宇影光學儀器有限公司是這一服務板塊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公司董事長李廣良向記者坦言,以前不是沒想過“出海”,但是苦于相關渠道信息和專業人才匱乏,出海布局一直未達預期。當得知中小企業服務網上線了“出海服務”板塊,李廣良帶領團隊通過關鍵詞很快檢索到英國一家企業對公司同類產品“廣角菲尼爾透鏡”有需求,幾封郵件往來后便達成了合作意向。
“中小企業服務網就像一座寶庫,能幫公司的產品在海外市場中找到精準定位,比我們自己廣撒網要高效、省心得多!此外,我們還能夠通過網站了解海外相關法律法規,尋求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專業建議。”李廣良透露,“未來公司銷售的重心將轉向海外,我們要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
破解轉型難題:數字化鍛強企業“生產力”
數字化轉型是關乎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必修課”。在中博會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題展上,55家參展企業集中展示了一批鏈式數字化轉型案例、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案例、“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為廣大中小企業送上一份“數字化轉型秘籍”,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轉型路徑。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人才較少,在業務轉型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面臨不敢轉也不知道怎么轉的困境。”佛山美云智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孟凡高告訴記者,美的構建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帶動了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協同改造,不僅使得美的自身的物料合格率、交付準時率等指標得到改善,也給供應商的研發設計、工藝管理、生產效率帶來明顯提升。
“中國潮玩之都”東莞石排生產頂流潮玩
記者從會上獲悉,“AI+”正在深度連接千行百業,讓中小企業廣泛受益。在LABUBU、哪吒、冰墩墩等一眾頂流潮玩生產制造基地——“中國潮玩之都”東莞石排,正在打造AI打版中心。“潮玩的一個特點就是要快,‘快速交付’是東莞石排潮玩產業聚集造就的優勢。”東莞石排鎮黨委書記詹志斌告訴記者,AI賦能潮玩模具設計生產制造,能夠把整個效率提升20%—30%,能讓所有中小企業活得更好。
不少與會專家認為,AI從“實驗室”走進“生產一線”,還面臨著“最后一公里”問題,那就是個性化的場景問題。對此,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雪松指出,企業首先需要自己構建數字化能力以及特性數據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平臺基礎上訓練自己的智能體,提升解決特性問題的能力。
一家布局智能制造十余年的工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堆砌軟件解決不了戰略落地問題,數字化要增強組織能力。他自己的公司不僅通過AI促進研發標準化、賦能生產制造環節,如今也開始大量應用AI賦能財務數據管理,這些日常業務辦公場景有很成熟的AI產品和應用,對提高整體生產力有很大幫助。
“中小企業要具備轉型意識,可以先聚焦部分場景,運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通過‘小步快跑’抓住發展機會。”北京工業軟件創新中心董事長秦君表示,中小企業要主動積極做好產品,在擁抱時代發展需要的同時求新求變。
來源:中國電子報
記者: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