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加速 創新成為第一推力
走進長安汽車全域5G數智化工廠,一幅未來工業圖景躍然眼前:800余臺智能化設備高效協同,1400余臺工業機器人精準作業,420余臺智能AGV物流車穿梭自如。在這里,每53秒就有一臺新車下線,25個應用場景、70多個工位部署的AI視覺檢測系統,為每輛新車提供全流程品質保障。
生產線在升級,產品也在迭代。目前,長安汽車已實現全系車型100%智能網聯。今年底,其飛行汽車項目將迎來試飛。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新技術,正深刻改變企業研發路徑和用人結構。從傳統的機械工程、汽車設計,轉向掌握軟件、算法、AI、電子等多學科融合能力的復合型技術人才,成為“智造時代”的剛需。
在安徽,江淮汽車與華為組建了超5000人的研發與交付團隊,并新建了一座全新的“超級工廠”。工廠每秒采集30萬條數據,實現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全面自動化與數字化。
老牌車企華麗轉身,造車新勢力同樣不甘示弱。依托先進的自研工業AI算法,蔚來先進制造新橋二工廠達成了80%制造場景由AI智能決策的效果。創新,已成為整車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對接人才“智變”需求 產教融合再升級 貸投聯動 金融服務產業躍遷
在合肥,記者來到了安徽省首個新能源汽車專業銀行網點。中國農業銀行合肥經開區支行營業室負責人劉靜婷介紹:“我們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專業網點,組建一支平均年齡30歲、普遍具有工科背景的年輕服務團隊。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融資需求,主動上門,為他們量身定制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到目前為止,已經為15戶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累計投放貸款60億元。”
過去幾年,合肥的新能源電池企業國軒高科的業務規模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公司首席財務官張一飛表示:“銀行通過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及研發專項支持,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資金難題,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
截至5月末,安徽省銀行業投向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貸款余額1184億元,同比增長20%,新能源汽車企業融資覆蓋率達到62%。建設銀行還將在2024—2027年間,向安徽省汽車產業提供本外幣投融資支持不低于700億元。
此外,安徽還加大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股權投資力度。2023年,安徽組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總規模180億元。截至目前,主題基金累計備案13只子基金,累計投資項目57個,有效支持了汽車零部件、電池等上下游企業的發展。
“緊緊圍繞安徽7家整車、超4000家零部件及后市場企業組成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構建起銀行信貸與股權投資協同聯動、風險適當分散的服務體系,切實解決小微科創企業融資的難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徽監管局一級巡視員施其武表示。
技術在演進,人才在成長,資本在加碼。三股力量交匯成勢,推動著一場深刻的產業躍遷。
從研發鏈到人才鏈,從高校課堂到金融生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逐步構建起“技術+人才+資本”協同進化機制。在這條駛向未來的賽道上,強鏈、補鏈、固鏈,正成為中國制造的關鍵詞。